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历“九王夺嫡”期间,真正让八阿哥胤禩栽跟头的是什么事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16
导读

简单地说,他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完全没有看懂康熙的忌讳,甚至在康熙数落胤礽时说过类似“分权”属大忌的话,他也当耳旁风,胤礽好歹是个太子,你算什么呢,康熙帝小时候吃亏吃够了,上台就开始加紧…

胤禩是什么时候彻底激起了康熙的怒火呢?海东青事件,如果以前是储位之争的话,这次就变成了对父亲人格方面的侮辱、身体方面的诅咒。

康熙帝前往热河视察,本有众多皇子陪同,其中也包括了老八胤禩,不巧的是,出行那段时间中,正好赶上了胤禩生母良妃卫氏的死祭,胤禩没有办法全程陪同,只说在归途上等待众人一起回京,自己就先去祭奠母亲去了,这是人伦孝道,人之常情,本来没有什么,但是他让太监捎给康熙的鹰却被发现气息奄奄,康熙认为胤禩这是在诅咒自己,所以叫来了所有随行的皇子宣布,与胤禩恩断义绝。

康熙被气得也没心情在视察了,仅仅一个多月就回到了北京,康熙帝停了胤禩的俸银俸米,胤禩在康熙的刻意打压之下病倒了,可能是苦肉计、亲情牌,也可能是赌气示威,反正也都没有什么效果,康熙根本不闻不问,之后虽然一切如初原谅了胤禩,但父子之情已经有了不可修复的裂痕,再有朝臣提议立储也不被康熙接纳,反而严加斥责,总之胤禩是彻底的被猪队友们和一只半死不活的鹰整到沟里去了。

胤禩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至于毙鹰事件是否故意,这就不好说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所谓的康熙五妃之一没有什么可夸耀的,良嫔虽然被封为良妃,但那是康熙看她人眼看要不行了才封的,这是惯例,一辈子连个妃都当不上,胤禩压力山大,他们母子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呀。

②良妃临死前还留下了仇恨的种子对胤禩说:

“尔父皇以我出身微贱,常指我以责汝。”你父皇因为我的低贱出身,常常借我的低下身份来指责你。

指责什么呢?“胤禩乃辛者库贱妇所出。”话是没错,但太伤人了,无法补救那种。

③胤禩肯定是有野心的,这不用猜,康熙不遗余力的把话说绝,把事做绝,完全断了胤禩继位的念想,胤禩能不恨他么?

综上,即便胤禩真的是有意送过去将死的老鹰也不奇怪,虽然也是没有办法,但此事做的太绝,能达到同样效果的处理方式不是没有,原不必如此恶毒。

至于康熙帝所说“胤禩乃辛者库贱妇所出。”,话虽过分,但也是被逼急了,这种事谁也受不了,后续的雍正帝同样受不了,乾隆帝也快被逼疯了“谁在谈论立储就是挑拨我们父子关系,行同叛国。”

乾隆那几个儿子大家懂的,没一个出类拔萃的,没一个敢明目张胆争储的,即便这样乾隆都能被逼成那副德行,参与九子夺嫡的这些人呢,除了胤禔呆鹅一只,胤礽一只呆鹅以外,其他皇子都有些本事和能量,尤其太子党和八爷党,不但有能量,而且能量很大,康熙能不愁么,只说些过分的话,没有下狠手已经不错了。

康熙以仁孝治天下,这也是乾隆帝执政初期所效仿的,可惜九子夺嫡的发生恐怕让他彻底失望了,他以仁孝治天下为理念,可是近在咫尺九个参与夺嫡的儿子们他却挑不出一个孝顺孩子,藏得半深不深的胤祉最终也露馅了,康熙老了老了还要嘱咐臣子说瞎话帮胤祉敷衍过去。

庶长子胤禔,心黑手狠野心大,要不是康熙下手早,别说镇魇太子了,刺杀胤礽也该实施了,自己被圈禁之前还把队友胤禩照死坑了一把。

嫡长子胤礽,很混的一个人,无论皇子还是王公大臣抡起鞭子就敢打(胤禔语),对父亲不孝,康熙病得很重,他跟没事人一样,兄弟病死了,脸上毫无戚容,更作死的是前后两次策划逼迫康熙交权。

老三胤祉,他可不是个闲散文人,如果不是胤祉,胤礽不会那么快就被复立,他给康熙找到了绝好的借口,所以无论他对继位的雍正帝多么恭顺,胤禛看他也极其不顺眼,险些坏了大事,而且他还派人四处结交督抚,联络感情,因为这,连年羹尧都被康熙帝整治过。

老四胤禛,自称天下第一闲人,自称孤臣,其实不必把他的做为解读为阴谋论,心思缜密的他只是找对了方法而已,康熙喜欢仁孝,他的路走对了,所以成了最终赢家。

老八胤禩,如果胤禩能有胤禛一半隐忍,一半的心思缜密,一样的谋而后动,那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简单地说,他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完全没有看懂康熙的忌讳,甚至在康熙数落胤礽时说过类似“分权”属大忌的话,他也当耳旁风,胤礽好歹是个太子,你算什么呢,康熙帝小时候吃亏吃够了,上台就开始加紧极权,如果皇帝不乐意,大清所有人支持你都用,前赴后继死了那么多人,连佟国维都被迫回家养老了,重臣罢黜、获罪的更是无数,胤禩偏偏还看不懂这些忌讳,失败总是难免的,不会有一丝机会留存。

啦啦队就不说了,最后就是老十四胤禵,虽然是大清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将军之一,其实短板两块:

一是误判了形势,康熙心软,伤了儿子心就要弥补,对胤礽、胤禩、胤禵甚至劝架的胤祺都是这样,所谓的大将军不过是想让胤禵捞些军功荣耀荣耀,弥补当初挥刀欲砍的过失,真要是想立储,怎么会派他远征,康熙自己多大岁数心里没数么,抓紧培养都未必来得及。

二是缺乏胤禛一般的洞悉力,所谓的远征,胤禵就是个摆设,康熙一直不让他染指军权,一个没有经验的生瓜蛋子,让他直接指挥那是要全军覆没的,军中一切军务都要奏报康熙定夺,皇帝说的话才好使,即便胤禵造反都没人跟他疯。

综合来看,最适合继位的还是胤禛,胤禩很不合适,康熙仁孝治天下,这口号是好的,但是吏制败坏、府库不足等等这些康熙自然也都知道,但是他自己是不想动手了,本性难移,所以选择胤禛没错,如果选择胤禩,一团和气,天天你好我好大家好,那大清历经胤禩这一朝就完蛋了,都不用外人打。

有时候甚至怀疑,康熙帝二废太子的时候就想到了胤禛,只不过吸取了教训不再泄露消息,比如给曹寅的书信中的四个“小心”,他当然不会动曹寅,意思就是让曹寅马上补清亏空,我在位没事,某天我完了,继任的皇帝恐怕不会放过你,遇到这类事,真能下手、能办好的也只有胤禛。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