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当代电视剧的“古风剧名”,李白终于被气活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04
导读

刚刚过去的2019年, 这剧名可是一个赛一个的好听, 这样解释 “用典”的意义: 一猜就大概知道是讲梨园子弟的悲欢离合, 然鹅,许多流行剧的名字, 就能够起到使人目眦尽裂的作用:…

封面插画师:君翎。文中图片已获得插画师授权,若转发、使用,请咨询插画师@-君翎- 。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字媒体(ID:zimeiti-sogou)

对爱追剧的朋友来说,

刚刚过去的2019年,

堪称 古装流行剧大爆之年,

年初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裹着赵丽颖冯绍峰的狗粮频上热搜,

暑期上映的《陈情令》,

直接让博君一肖CP成为顶流,

再到最近的《鹤唳华亭》《庆余年》,

朋友圈到处充斥着老戏骨小鲜肉们的权斗剪辑。

/就连公司年会也不能例外/

剧集本身好不好看暂且不论,

这剧名可是一个赛一个的好听,

近年来,流行剧好似着魔似的,

争相使用 古风文艺体,

又是唐诗宋词又是历史典故,

还没看剧情就先给你一种不明觉厉之感。

但它们的用法究竟对不对?

是 有效升华剧情还是 单纯附庸风雅?

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南北朝学者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

这样解释 “用典”的意义: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意思是说,通过援引历史上类似的事例,

来使人更直观地理解你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形容一个小哥哥又帅又有才,

就说他“貌比潘安,脑若阿弥”,

在书名、剧名中引经据典,

用得好也能起到 暗示剧情的作用,

像是电影《霸王别姬》,

一猜就大概知道是讲梨园子弟的悲欢离合,

例如电视剧《鹿鼎记》,

十有八九能猜到是个争名逐利的权力游戏。

然鹅,许多流行剧的名字,

也都来自优美经典的诗词,

却压根使人搞不懂它想讲什么。

譬如影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

标题出自苏轼的一句词,

原作品是写一次春游野餐的经历,

表示自己清闲愉悦的心情。

现在小编来考考大家,

从诗句的表情达意出发,

你觉得影视剧

《人间至味是清欢》讲的是啥故事?

才子传记?古风小言?

和禅意相关?

任你怎么猜都猜不到,

这是一部现代都市恋爱剧,

讲三个白领的三角恋,

而这仨人分别叫:

丁 人间、翟 至味、安 清欢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再或者去年刷屏的大女主爽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讲的是一位宋代豪门庶女,

在家族中不断逆袭,

事业爱情两手抓的故事。

这个“开挂版贾探春”的奋斗史,

究竟如何同李清照这两句

“责怪丫鬟粗心不惜花”的词句扯上关系?

小编这个中文十级的人都颇为费解。

不但小编不懂,

就连剧粉们也在微博、知乎上,

相互询问探讨剧名的用意。

但除了“同是宋代贵族女子”

“主人公大婚时红男绿女的服装配色”

“少女成长经历风雨的过程”

这些捕(gou)风(pi)

捉(bu)影(tong)的猜测外,

也得不出啥有价值的解释。

所以解释很可能是:我就这么一说,

只是想借一口文雅的仙气而已。

除了这些莫名其妙的引用诗词派,

还有一类流行剧,

名字又长又文艺,

看起来像极了古诗,

其实是作者 硬拗出来的原创句子。

小编只要说出它们的名字,

就能够起到使人目眦尽裂的作用:

《香蜜沉沉烬如霜》

《那年花开月正圆》

《微微一笑很倾城》

《十年一品温如言》

《花落宫廷错流年》……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和

一台没感情的AI古风作诗机聊天,

各种风花雪月字眼无逻辑拼贴,

每个词拆开看都挺美,

连在一起却是完全不通的亚子。

《十年一品温如言》

从主谓宾到断句全是BUG,

能把语文老师气死。

“一品”是形容词、动词还是名词?

“温如言”又是什么鬼?

看起来像个酸溜溜的人名,

但和前面连着读又完全不通,

七个字里面只有“十年”俩字是人话,

家里6岁的小侄女都造不出

这样语病多端的句子。

再比如《香蜜沉沉烬如霜》,

虽然这剧粉丝多,

也不能掩饰剧名中的文化短板

和自以为高明有韵味的奇葩堆砌,

蜜这种东西怎么能够沉沉?

又怎么能够被烧成烬?

如果烬不是蜜的烬又是啥的烬?

不是小编在说绕口令,

这前言不搭后语的仿古诗名字,

除了给人一种文艺爆棚的伪高级感,

根本禁不起0.1秒的推敲。

虽然说原汁原味的古诗中,

有许多现代人不易理解的意象,

但诗中有创作章法和语言审美,

拆开后每个词都是解释合理的。

而生搬硬套的“伪古诗”剧名,

自身语句就读不通,

除了为故事PS一层浪漫滤镜,

完全起不到

传递剧情要旨的功能性作用。

最终,所有走诗意路线的剧名,

组成了流行剧中的“假脸姐妹团”,

除了粉丝,谁也分不清谁是谁。

说了半天,

为啥现在的编剧和出品方们,

总跟诗词过不去呢?

小编觉得,一方面和这几年

诗词大会类节目的火爆脱不开干系,

毕竟大方针在这儿,

市场和资本也在这儿,

人人都爱跟个风。

但其实这只是表象,

核心原因还是来自影视行业内部,

这股酸溜溜文绉绉的起名风,

最先是从 网文IP剧中流行起来的,

《宫锁心玉》《何以笙箫默》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甭管古代还是现代,玄幻还是穿越,

唯美言情的IP剧们,

比谁都爱用诗词。

而这就和它们的前世今生有关,

现如今,

有不少流行剧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

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亚文化,

网络文学圈子有自己的审美范式,

在创作上开放自由、门槛低,

也难免存在内容虚浮不够精美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非现实题材中,

比如古代言情、武侠、玄幻类,

很多作者虽然擅长编故事,

却没有足够的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去把剧情细节填充得尽善尽美。

于是,借点诗词歌赋来装点门面,

营造出唯美迷人的文化氛围,

便成了一条最好走的捷径。

其实,这种做法本来无可厚非,

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

总要面临“雅化”这个难题,

诗词佳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网络小说及改编流行剧中的

语言美感与故事质感。

但这取决于作者自身的创作水平,

合理的运用能为作品加分,

要是生搬硬套附庸风雅,

只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

过去,电视剧名字很简单,

但一看你就知道它想表达什么,

《我爱我家》《北京人在纽约》

《康熙王朝》《大宅门》《亮剑》

没有故作深沉或刻意唯美,

上到大妈下到熊孩子,

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日常生活中,

你都见过哪些附庸风雅的拽词呢?

快来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本文转自搜狗输入法公众号「字媒体」,互联网新青年趣味表达平台,热梗天天见,言值不下线。

点这里,让我知道你在看 国风♥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