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朝末年,天似乎在作变,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崇祯皇帝算的上是一个好皇帝,他每天很努力的工作,废寝忘食,想把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在他手里传承下去,但是现实是那么的残酷,关内义军四起,关外后金虎视眈眈,朝廷国库空虚,兵源虚岗空饷严重,各地自然灾害不断,更让崇祯头疼不已的是,自万历年后不断爆发的鼠疫,居然在这个时期,又到处肆虐,尤其是华北北京等地,鼠疫的肆虐,给本来心情就糟糕的崇祯更加的忧虑,要知道,在古代缺医少药的社会,鼠疫,细菌的爆发就代表着成千上万人感染死亡。
明末时期发生的鼠疫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压倒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使得李自成的大军几乎是毫无阻力就攻破了北京城,随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亡国。
鼠疫是由鼠疫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而且病死率极高,对于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
明末时期的鼠疫是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使得明朝连年遭遇灾害。极端的天气导致了粮食的大幅度减产,百姓为了填报肚子,搜刮了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从老鼠洞里的粮食到路边饿死的老鼠,都成为了人民口中的食物,而寄生于老鼠体内的病毒从而得到快速的传播。
崇祯年间的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从山西开始并迅速向周边城市蔓延。而到了崇祯七年至八年,当地的百姓为了躲避鼠疫都纷纷出逃,这也使得鼠疫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从山西开始,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传播到陕西、河北然后天津,京师。
而且鼠疫病毒发病极快,曾有朝染夕死者,而且日不下百人。
《明通鉴》:“京师大疫,死者无算”。
“死亡枕籍,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这场鼠疫发生在北京城破前一年,北京每天死亡上万人,以至于城门口都被运出的棺材堵塞。沿街小贩几乎尽死,而且连士兵都有大批的死去。
而此时的李自成虽然声势浩大,号称拥兵百万,但大多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李自成在碰到官军之时,多次被打败,以至于李自成多次向朝廷请封异姓王,连发三道檄文,企图“还陕图后举”。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李自成并没有覆灭明王朝的决心。
但是由于朝廷刚烈,崇祯刚烈都拒绝了李自成,李自成所幸举兵北上京师,如果此时京城有兵丁还好,但是由于鼠疫霍乱以至于凑不出一支香烟的兵丁,所以京城几乎是不攻自破。
明朝的灭亡肯定不是由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鼠疫仅仅是压倒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