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在《囧妈》这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妈妈不分青红皂白插手孩子的生活;孩子只要看到妈妈就十分抗拒,不想待在同一个地方。
本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最纯粹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最纯粹的,为什么到后来却演变成这样的关系呢?
在影片的最后说: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我们每个人都了解,但是我们身在其中,常常无法“破解”这种“控制”和“索取”的难题。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被人讴歌、赞颂的父母之爱会变得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索取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圆桌派》中说,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其实就是一种权利。
在电影中,妈妈要去莫斯科,孩子要去美国,但是阴差阳错之下,孩子必须陪妈妈坐火车去莫斯科。
孩子在车厢里见到妈妈的时候,就有十分强烈的“一点都不想和你在同一个空间”的抗拒。
之后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在一起,是因为妈妈的控制:
儿子徐伊万每天要吃什么、吃多少,妈妈都会做严格的控制,甚至在打电话的时候,都要往儿子嘴里塞吃的;
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排尿,要控制,尽管儿子已经喝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养生水;
儿子什么时候要孩子,儿子和儿媳之间的私密事也要控制;
……
电影中的情节一点都没有夸大,因为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妈妈:
不管晚上因为什么原因睡得晚,早上必须按时起床;
不管饿还是不饿,到了饭点就必须吃饭;
甚至父母要决定孩子嫁给什么样的人、娶哪个地方的人;
……
不管晚上因为什么原因睡得晚,早上必须按时起床;
不管饿还是不饿,到了饭点就必须吃饭;
甚至父母要决定孩子嫁给什么样的人、娶哪个地方的人;
……
父母的这种行为,其实是父母在潜意识中认为“我养育孩子,我就有控制的权利”。
这种“对孩子拥有权利”常常包裹在“为你好”、“不听不孝顺”之类的爱和道德之下来进行。
但是说起来,父母是不爱孩子吗?
不是的。
可是为什么父母的爱,会让孩子如此窒息、如此崩溃呢?
父母一方的缺失。
在很多影片中,甚至是讴歌母爱的影片中,常常会出现“单亲家庭,妈妈独自带大孩子”这样的组合形式。
在这种家庭组合下,妈妈对孩子的爱是超过的、不合理的,甚至出现“变态”的情况。
因为父亲的缺席,妈妈把自己的关注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寄托。
也就是说,父母一方的缺失,会导致另一方把孩子当成唯一。
在《囧妈》这部电影里,妈妈说她当初想要逃离糟糕的生活,但是看到孩子,却下了一个决心“我这辈子要给孩子活”。
妈妈把对丈夫的期待、对自己的规划,全部都寄托到了孩子身上,全部的投入,则希望全部的回报。
父母双方对家庭的投入和参与,对家庭幸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说爸爸是负责家里赚钱,而妈妈负责家中事务,这是很正常的分配方式。
但是一个不参与家庭,一个没有社会认同感,很容易出现“对孩子强控制欲”的父母。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才能尽量调整这种情况呢?
①不嫌弃宝爸的付出
②宝爸自觉
③妈妈有自己倾心的事情
父母和孩子在彼此面前的高傲
1、父母在孩子面前的高傲
在电影中,徐伊万被妈妈误会,试图解释的时候,妈妈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控诉徐伊万,而徐伊万问了一句:“妈妈,你耳朵怎么了?你能听到我说话吗?”
因为年龄、身份或自身性格,还有对长大孩子的失控感,导致父母对孩子的话常常是漠视的态度,不会被孩子的话改变。
父母常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还小你不懂”。
父母有自己的经验否定孩子,不让孩子去试错,也不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内。
这种高傲是不自觉地,父母会一边说“你一定要超过父母,变得更好”,一边用自己的高傲否定。
2、孩子在父母面前的高傲
因为父母年纪和时代变化的原因,孩子在父母面前是高傲的:你还是老思想,你什么都不懂,你就是错的。
其实,作为孩子,又怎么知道自己就一定是对的呢?
徐伊万跟妈妈说:“就是你试图控制爸爸,他才会喝酒,才会死的!”
然后后来才知道,爸爸喝醉酒之后,做了过分的事情,妈妈才控制爸爸,不让他喝酒的。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试图用“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观念来说服对方,让对方听从自己、认同自己。
最后的结果就变成了“无法沟通”。
在《囧妈》这部影片中也是一样,无论是妈妈,还是徐伊万,或者是徐伊万的妻子,互相之间的态度都是“你不了解”、“我没法儿跟你沟通”、“我们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只能逃避”。
对自己的自信是没有问题,但是在对方面前的高傲却没有必要。
作为中年人,几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在面对亲子之间的关系时,要放下这种傲慢,调和好家庭:
①放下对父母的成见,用父母能够理解的方式,合理沟通
②放下对孩子的傲慢,做好沟通榜样;
③严于律己,宽于律人;
④做好沟通工作。
在网上,很多看过《囧妈》的人在谴责妈妈的控制欲,但是家庭出现问题,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武志红在一本书中说,很多糟糕的家庭都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身边见过大量这样的中国家庭(不健康的家庭),用三句话就能概括:
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
一个缺席的丈夫
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家人共同的努力,而不是把责任推到某一个人身上。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