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敏有一儿一女,年龄相差不到3岁,两个孩子经常为争抢玩具打架,吵得不可开交,
每次争吵,敏都会非常凶地训斥儿子小磊,因为小磊一发脾气,就会大喊大叫,不停地跺脚,有时还会把东西乱扔在地上。
女儿小娇也有生气发脾气的时候,比起小磊的暴风骤雨,小娇就和风细雨多了,她会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偶尔会吵两句,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只不过她不会像小磊那样,喊完嚷完立马又嘻嘻哈哈了,她可能一整天心情都不好,撅着嘴巴,默不作声。
敏受不了小磊暴风骤雨似的发脾气,看到小磊又喊又叫又摔东西,她便会火冒三丈,想立马让儿子停下来,就会打骂小磊,直到小磊屈服为止。
而对小娇生闷气的行为,敏常不予理会,有时甚至她都不知道女儿为什么生气了,因为小娇生气的方式比较温柔,不会让敏心烦意乱,也就随她去了。
男孩与女孩在情绪表达上有何不同
细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男孩与女孩在情绪表达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女孩的情绪表达通常比较委婉、含蓄,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表露出来,女孩相对比较敏感,心思也比较细腻,所以更容易情绪化,甚至会长时间生闷气,只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罢了。
男孩的情绪表达则可以用暴风骤雨来形容,来得快去得也快,大喊大叫,乱摔东西,甚至有打人的可能,恨不得让所有的人知道他生气了,他大大咧咧的性格,才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等他折腾完,气就消了。那么,男孩与女孩的情绪表达为何会不同呢?
(一)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存在差异
台湾著名教育家、知名脑科学家洪兰认为,男孩与女孩的情绪表达不同源于大脑差异,女孩胼胝体的后部(主管视觉)比男孩大,女孩的前连合(与本能和情绪密切相关)和颞平面(言语感知机能)也明显大于男性,由此导致了女孩的情绪感受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比男孩好。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妻子喜欢唠叨,爱生气,而丈夫往往比较大条,不会及时感受到妻子情绪的变化,即使他们生气了,也往往是生闷气,不善言辞,亦或者会有摔东西,甚至家暴的行为。
(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除了大脑结构存在差异外,男人与女人在情绪表达上大不同,也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可以是娇滴滴的,心情不好哭两声,是值得同情的,但女孩要是大发脾气,一定会被父母训斥,“女孩子家家的,像什么样子啊!”
而传统观念对男孩的要求则是,流血不流泪,男孩哭泣会被认为不够刚强,不是男子汉,但对于男孩的一些暴力发泄情绪的行为,往往更包容一些,“男人嘛,谁还没有个脾气啊!”
性别不同,宣泄情绪有差异
了解了男孩与女孩在情绪表达上的不同,才能在孩子情绪不佳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帮助孩子宣泄情绪。
(一)如何帮助女孩宣泄情绪
女孩情绪不好时,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是压抑自己的情绪,闷闷不乐,不爱说话,低声哭泣,多见于内向的孩子;二是唠唠叨叨,婆婆妈妈,不停地抱怨,诉说自己的不痛快。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应放下手里的工作,和孩子促膝长谈,语言表达是女孩最擅长的,所以倾诉是宣泄情绪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鼓励孩子把话说出来,她的心情就好了一大半。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做好倾听者的角色,有时候可能并不需要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只是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即可,千万不要责备孩子,“就为这点小事,就哭哭啼啼的,值当的吗?”
很喜欢一句话: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怜。我们不是孩子,无法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她的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责备她,倾听她诉说,给她拥抱和温暖。
如果我们责备、训斥孩子,就会让孩子关上心灵的大门,不与我们沟通,这是最糟糕的事情,你无法预知在长期压抑下孩子会做出多么冲动的事情。
另外,我们要鼓励女孩去结交知心朋友,对女孩来说,邀上两三个闺蜜,出去逛逛街,出去看场电影,请自己的情绪诉说给朋友听,都能很好的减压哦。
(二)如何帮助男孩宣泄情绪
相比来说,男孩的情绪很好识别,他们会大喊大叫,会跺脚,会摔东西,会把房门弄得砰砰作响,情绪不佳的男孩就像一个火药桶,他往往会通过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焦虑,告诉别人他很生气。
家长往往很不喜欢男孩这种暴风骤雨般表达情绪的方式,让人很恼火,所以会制止孩子,甚至使用暴力让孩子屈服,粗暴的阻止孩子宣泄情绪,虽然获得了暂时的安宁,但积压在孩子内心里的不良情绪就会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比暴风骤雨会更猛烈。
因此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阻止男孩宣泄情绪,不妨给孩子在家里准备一个沙袋,当孩子想发脾气时,就让他去打沙袋。
运动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地宣泄情绪的方法,我儿子心情不好时,我就让他到跑步机上去跑步,或者陪孩子一起踢踢球,男孩子精力旺盛,一定要让他有一个宣泄的途径,而不能压制。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必须要让男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让他知道不管多么不高兴,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暴力是不受欢迎的。
最后想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句:虽然男孩与女孩在情绪表达上不同,但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每个孩子的情绪表达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足够了解我们的孩子,我们才能发现他们的情绪异常。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也是在教孩子学习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