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记者 姜雪芬
2019年年初,《流浪地球》热映,科幻小说出圈。2月份,我赴广州采访了一群科幻迷,因为互联网,聚集在星之所在科幻书店,坚持无论生活如何变迁,都要相信梦想,仰望星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小店里的星舰引航员们联合科幻迷,助力疫情防控。他们捐出2020元,还在淘宝网店首页承诺:1月18~2月8日,店内每售出一件商品,将会为湖北省红十字会捐出一元。
他们的大本营在广州远郊,一简易办公室里,摆放了1000多种科幻书。
《流浪地球》电影带动了科幻书热销。守护这些书的是一群科幻迷,衣着朴素,不修边幅,踩着拖鞋,安静工作。
他们看上去跟现实世界里的人一样正常,为生存辛苦打拼。
但他们的内心盛满了整个宇宙,每天在科幻世界里,研究球状闪电,宇宙飞船,眺望烽烟四起的大地,体会苦辣酸甜的百态人生。
李一,30多年科幻迷。决定要看一辈子的科幻,辞去外企工作,开”星之所在科幻书店“。他从东北跑到广州远郊,聚集一帮迷友,在网上呵护每种想象的可能性,认真分析“末日来临前,最想做什么”“有没有外星人”等不着边际的难题。
黄孟西,美女学霸,初中开始写科幻小说,曾与刘慈欣“一决高下”。那一年,她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二等奖,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获得特等奖。为了看一辈子科幻,不过被世俗绑架的人生,她辞去公务员工作,加入科幻大本营。
这里有远离家乡的内蒙古小伙,曾举办动漫展,因意外大火终结了创业生涯;也有曾一腔热血的年轻人,立志保卫祖国,弃文从戎,退学去部队当兵。
科幻迷曾被当成异类。《刘慈欣谈科幻》一书中写道:“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世界中,喜欢幻想的人是让人们打心眼里讨厌的。”
但12年来,这家小店成了几十万科幻迷的乐园。星之所在淘宝粉丝超过20万,他们在这里分享科幻故事,交流喜欢的角色。李一和员工创立了星舰社区,他们在这处天地天马行空,摘抄精美句子,将其印在科幻日历上。
迷友回忆,小孩子的眼睛都有星星。太阳落山,躺在门前的石板桥上,一边驱蚊子一边望着漫天繁星。夜来香开了,随风飘来,地上小溪流,天上星星走。
长大后,人们为生活奔波,过庸庸碌碌尔虞我诈的生活。
但那个久未抬头仰望的苍茫宇宙,像《星河》中写的那样:“不论地上的人们发生什么——活着还是死去,光荣还是喜悦,悲伤还是不再悲伤——群星都不会有所改变。”
他们将粉丝留言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墙上,尊重每种想象的可能性。
沉迷科幻,或许是为了逃避让人失望的现实世界?
但他们回答,从宇宙维度求索人类命运,能对现实世界更包容和热爱。对于宇宙灾难故事,科幻迷们在这里讨论,每一个个体的选择、表情等,都能拍成一部大片。
飞机、人工智能、网购等,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其实早早就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科幻迷们致敬想象未来的人。
《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上海堡垒》《被光抓走的人》等科幻电影上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成高考题,很多科幻作品已走进了校园,被写进教材。2019年11月,中国首个科幻研究院在四川大学成立。
与早前科幻读者被称为“异类”不同,如今,通过互联网,喜欢、了解科幻的人越来越多。想象无边,守护梦想的科幻迷们,希望将科幻种进更多人的心田。
他们将书店打造成科幻迷阵营,不仅增加了中外科幻作品,还有抱枕、书签、银河系水晶钥匙扣、月亮项链、AR马克杯等30多种周边产品,科幻走近日常生活。
李一记得,在贵州偏远地区的一所学校,学生好奇问老师什么是立交桥。星之所在开启了公益捐赠计划,不定期向偏远乡村小学捐赠图书。
有的地方,上学是一件困难的事。
“永不长大,永怀好奇,永存对万物的幻想之心。”爱科幻的他们希望,渺远的繁星,能照亮未明的前路。
编辑 | 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