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照明 » 正文

南极家书_锴哥_“雪龙”号上有饺子也有红灯笼,年味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18
导读

有时候我会和有故事的船员们聊个通宵,被一个又一个他们亲身经历的极地故事所吸引;有时候我也会被南极无与伦比的风光所吸引,用相机记录下冰山、企鹅、鲸鱼……这些自然美景;还有时候,我得跳出自己的知识界域,跟首席科…

爸妈:

新年好!

在正式下笔之前我还回忆了一下,第一次这样正式给你们写信是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我们去佘山春游,学校老师组织大家给爸妈写一封家信。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在外过夜,给你们正式写的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内容我已经忘了。后来我问过我爸,我爸说,我从小写的信、画的画他都留着。你们如果还能找到可以看看,帮我回忆一下。

今年这封家信,距离我第一次给你们写家信已经过去15年了。第一次写信的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现在的我是中国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澎湃新闻的一名记者。时间过得很快,身份也全然不同了。

能代表国家、作为科考队员来参加南极科考,这是让我很骄傲的事。我想这也是值得你们为我骄傲的事情。

现在的我正身在“雪龙”号上,身处南极阿蒙森海,跟随考察队一起进行大洋调查的相关工作。作为随船报道的记者, 我的日常工作并不像船员和科研人员那么按部就班, 我的日常生活更多在随着考察队和“雪龙”号的动态而调整。 有时候我会和有故事的船员们聊个通宵,被一个又一个他们亲身经历的极地故事所吸引;有时候我也会被南极无与伦比的风光所吸引,用相机记录下冰山、企鹅、鲸鱼……这些自然美景;还有时候,我得跳出自己的知识界域,跟首席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去了解与极地科研事业密切相关的那些专业名词,比如有关破冰船的知识,再比如学到了什么是“CTD”(温盐深剖面仪)。

作为记者,这份体验对我真的受益匪浅;作为爸妈的儿子,今年就没法在家陪你们一起过年了。

我也是第一次没法在家和你们一起过年。但对于中国南极科考的许多队员来说,连续好几年没在家过年的人也不在少数。和他们的工作和奉献相比,我觉得我这点小遗憾不值得一说。 我只想让你们知道,我们在南极过春节也一样年味十足,并且是终身难忘的一次春节经历,请你们放心。

“雪龙”号的厨房,大家在准备年夜饭。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图

我们春节也提前准备了红灯笼,大家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由于网络有限,没法看到春晚。

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船员和考察队员们仍旧按部就班地工作,我们“雪龙”号上的春节欢乐祥和, 也充实有序。

“雪龙”号的年夜饭,有灯笼也有“福”字。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图

正好是离开家三个月整,在船上的生活也由一开始的兴奋激动,到两个月时候时候的烦躁不安。受够了没有网络的日子、 厌倦了洗不完的衣服袜子、 看够了曾经让我连拍十张的大冰山、 吃腻了船上的伙食,也十分想念我妈的手艺。

到现在三个月了,感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另一种角度重新适应了船上的生活。这一切已经变成了我现在熟悉的生活,养成了衣服基本一两天一洗的习惯,不会一堆堆好久了。

有船员和我说,等真的要回家前,离开“雪龙”号这个熟悉的环境,我反而可能会害怕会焦虑。会吗?我现在还不知道。

想到哪写到哪,就写到这吧。

遥祝爸妈春节快乐,也祝家人们身体健康。我负责在这收集更多的故事,回去讲给你们听。

这封信让我爸保存着吧,下个15年再拿出来我们一起看,我曾经在南极给你们写过这样一封春节家书,那感觉应该很不同。

最近常听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挺符合春节期间我的心境: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南极挺好的,你们不必过多牵挂,明年过年我一定回家!

好吧,就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