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疏不如缩,当信息满天飞时,我们更需要冷静分析的大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59
导读

进村的大路只会设一个人工卡,并不是说完全切断了交通,仅仅是把出口集中到了一个或两个口,便于管理。 所以,我们看待一件事,不能简单地从自身出发,更需要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在情况明朗之前,不要先下结论。 …

当很多人憋在家中,各种信息满天飞时,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开启自己的逻辑思维。

“堵不如疏,疏不如缩”这句话其实出自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其中《活着的祖宗》一章里面讲的就是首辅申时行跟治理黄河的专家潘季驯的故事。

历来治理黄河无外乎几种方法,要么堵,要么疏,由于黄河夹带太多泥沙,通过加宽河道,或者加高河堤的方式都无法解决淤泥问题,且治标不治本,时间长了必然还会泛滥,且更加严重。

而申时行重用潘季驯为治理黄河总指挥,他提出的策略是“河道紧缩说”。就是找一些河段,把河道变窄,让流速加快,从而冲掉淤泥,以实现“建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结果。

为什么开头要讲这么一个例子,我先卖个关子,先帮大家分析一下最近热议的一些话题,既然是最近热议,自然也就离不开疫情。

一、封路到底是“硬核”还是“愚昧”?

分为两派,一派叫好,主要从阻碍病毒传播、封路反应迅速、执行果断到位思考。而另一派则在泼冷水,觉得此种行径是野蛮,是愚昧,封住的不仅仅是病毒,还有求生的通道。

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件事呢?

其实封路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是农村人,或者没有在乡村居住过的经历,更没有接触过那些地方的人民,你可能难以理解这种行为。其实就像你尽力说服你的父母戴上口罩出门一样的道理。

这些地方不像城里的小区,守住小区大门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可以进村的路太多了,用推土机也罢,挖土机也罢,这些封住的路口往往也是难以管理到的。而进村的大路只会设一个人工卡,并不是说完全切断了交通,仅仅是把出口集中到了一个或两个口,便于管理。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用挖机挖开了路,一旦遇到火灾,疾病或其他紧急情况,他们可以迅速填平道路,不会影响到施救,而且消防车也罢,救护车也罢,到达农村可不是几分钟的事。

对于一些老百姓来讲,他们判断疫情严重与否,不是靠电视,或者网络,而是自身。当他发现道路都被堵上了以后,才会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才会真正杜绝交流。这不像我们小区,物业一家家发传单,或者在小区门口贴张告示就能解决的事情。

用今天开头的理论来讲,“硬核”封路,恰恰不是堵,当然也不是疏,更确切的应该叫缩,缩到人能控制的程度,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我们看待一件事,不能简单地从自身出发,更需要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在情况明朗之前,不要先下结论。

二、是蝙蝠还是美国?

至于病毒是不是蝙蝠传过来的,是不是那家海鲜农贸市场,目前的信息满天飞,但并没有最终确定,所以,不妄加猜测。

但为什么网上会出现,各种美帝怎么不死心,怎么研制某某秘密武器,又怎么专门针对黄种人的文章到处飞?

这就是主观意识形态问题,他们做的其实就是转移视线,绑架整个民族,煽动仇恨。他们清楚,现在很多人憋在家里,正没处骂娘呢,给一个宣泄口,大家痛快地骂就是了。当然,我不是为美帝洗白,而是就事论事,我们不能一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家是不是使坏。

其实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这就是瞎掰,美国是移民国家,他可不仅仅是白种人,还有黑种人和黄种人。

难道美国人能从人类基因上予以区别出来,且自带免疫?

更何况,美国还有众多黄种人盟友,韩国、日本都是他的小弟,他没有这样做的动机。

堵不如疏,疏不如缩,但是如果所有的河水都缩到这些人手里,后果可想而知。

三、技术人员要不要背锅?

回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这次黄河泛滥,朝廷也派了一些人前去治理,收效甚微。一方面明朝廷很难拨出足够的赈灾款,其次治理黄河涉及到很多地区,如果都不买总指挥的账,治理无从谈起。

所以,这个总理河工大臣,权力要足够大,且能调动黄河周边府县的地方资源。

毫无疑问,无论是经验,还是声望,潘季驯都是最佳人选,但是此时的他因为替张居正的家人求情,已经被免职在家。申时行通过一些小伎俩,成功从万历皇帝口中套出了这句话:

“皇上留意河道,拔用旧人,一时在任,皆称措练。”

就这样,潘季驯走马上任,治理黄河颇有成效,在申时行任首辅期间,潘季驯一直安心治理黄河,直到申时行下台,潘季驯随后被弹劾下台。

这也让我联想到“八个医生”事件,这八人其实都是专业人员,他们说的话算不算诳语?

我们早就定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在新的灾难面前,我们并没有经验可谈,更没有捷径可走。明明有人摸到了石头,为什么不让他往前走,又该谁来当这个领头羊呢?

不是万历皇帝,也不是申时行,而是潘季驯!

其实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转移疫情关注点,不是把屎盆子往写论文的人士上扣。他们仅仅是做了他们专业的事,而他们是在“曲线救国”,还是在吃“人血馒头”,其实都不重要。

因为他们手中资源有限,有的只是接锅的无奈,他们如果不出来说话,那么能说话的必然全都是一问三不知的“T主任”!

所以,技术人员如果真要背锅,那也应该排到第二位!

四、堵不如疏,疏不如缩?

当我们憋在家里,也想做些事情的时候,才发现,人性在灾难面前往往不堪一击。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规则为什么一直没有改变,大学生吴花燕的死已经寒了多少人的心?红九加一字确实做到了“堵不如疏,疏不如缩”,并严格执行。

但是如果所有的黄河水都缩到了一个水库,那么这个水库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因为涉及敏感,不敢多说,毕竟所有信息都是来源于网络,没有亲身调查,也就没有发言权。

再谈治理黄河,所谓的缩,并不是无限地缩,且需要在黄河谁汹涌的地方预设缺口,并在缺口后面再建第一道,第二道防线,让这中间形成蓄水湖。即使黄河真的泛滥,这些蓄水湖也会减缓流速,有效地保护河堤不被冲毁。

所以,所谓的疏,不是无节制的疏,当然不能随便一个人就往医院送东西,至少要对这个人或者物进行监管。也就是疏是需要监管的,至少可以设置第一条,第二条防线,但绝不是全部都给堵上,完全缩到某一处去。

还是那句话,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不妨也设置一个总理河工大臣,派“潘季驯”去,给足权力。

最后,希望大家平静心对待,能不出门不要出门,即使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不传谣,不造谣。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没有人比我们更爱这片土地,也只有我们能爱这片土地!

祝每个人健康平安,国家安定兴旺!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2268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