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也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毕竟,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护环境。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大佬抢先入局。
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原本看似光明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却日渐式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也让众多车企陷入尴尬境地。然而,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低迷,动力电池的供应链也随之崩溃。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今,已有155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减至80家,其中只有40家能够实现装机容量。
在此背景下,曾经是中国电池巨头的沃特玛宣布破产。据媒体报道,沃特玛的外债已达197亿元,欠599家供应商54亿元。目前,沃特玛已被法院宣布破产,许多设备相继被查封。但事实上,如今别无选择的沃特玛,四年前也曾风光无限。
公开资料显示,华特玛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成功开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汽车起动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鼎盛时期,沃特玛的产品覆盖中国31个省市,甚至走向全球。据相关数据显示,沃特玛一度占据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市场26.6%的份额,仅次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那么,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沃特玛为什么会破产呢?
第一,技术研发的局限性。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以技术为基础不同,沃特玛主要依靠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家致富。据了解,该联盟整合了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近200家核心企业,因此沃特玛也一飞冲天。一汽、东风汽车等知名汽车企业都曾是沃特玛的客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依靠行业联盟赢得订单并非易事。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沃特玛大量借款,这在资金链上造成了严重的问题。此外,沃特玛在技术储备薄弱的情况下跟风推出了三元锂电池,其电池产品也屡屡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沃特玛的订单日渐减少。
正所谓繁华过后,一地鸡毛。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明天在哪里?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