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什么,火山爆发把人的脑子变成了玻璃?|一周科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10
导读

在这些玻璃化的物质里,还发现了存在于人脑里的蛋白质,而周围的灰烬里却没有这些物质——这让研究者认定,人脑组织在极热状态下转化成了玻璃。 本周,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公布了他们设计的一只能依靠“出汗”高效散热的…

欢迎收看一周科技。希望本周的科技新鲜事能帮大家赶走一些闷在家里的寂寞。

极光波浪

芬兰极光爱好者们与专业研究者合作发现了一种新形式的极光,他们将它称为“沙丘”(the dunes)[1]。

2018年10月7日拍摄于芬兰的“沙丘”极光(延时摄影)|Kari Saari

这种新型极光的特征是看起来相当均匀的绿色波浪状结构。2018年10月7日,几位爱好者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分别从芬兰和瑞典的不同地点对它进行了详细的拍摄记录。利用在不同位置同时拍下的照片,以及照片背景中的星星作为参考,研究者估计这次极光发生的高度大约为100千米。

研究者认为,“沙丘”极光应该是大气波动的结果。绿色的极光由电子激发氧原子产生,而其中的明暗差异则源于局部大气氧浓度的差异。这一高度的大气较难进行观测,因此这种极光或许也可以为研究大气层提供新的思路。

玻璃脑

在火山喷发的极高温度下,人的大脑可能会变成玻璃——最近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这样说[2]。

发现于遇难者颅骨中的玻璃化碎片 | Pier Paolo Petrone / NEJM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摧毁了庞贝古城。之前普遍认为,火山爆发中的受害者身体组织因极热而蒸发。 但在一位受害者的头骨内,研究者发现了一些亮闪闪的黑色固体。在这些玻璃化的物质里,还发现了存在于人脑里的蛋白质,而周围的灰烬里却没有这些物质——这让研究者认定,人脑组织在极热状态下转化成了玻璃。除此之外,这位受害者的一些骨骼也出现了玻璃化的迹象。

为什么这位受害者的情况如此特别?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居住环境不同,这位受害者暴露于火山碎屑更多,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但也有研究者对此不买账,认为这些玻璃化的物质并不能被证明为大脑组织。

高清日面

DKIST太阳望远镜拍下的太阳表面细节 | NSO/NSF/AURA

这是迄今为止最高清的太阳表面图片,由位于美国夏威夷的丹尼尔·井上建太阳望远镜(DKIST)拍摄[3]。图像中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多边形小块可不是太阳的表皮细胞,而是光球层上的一种日面结构,被称为“米粒组织”。虽然看上去很小,但图中的一小块面积实际就有70万平方公里,大小约相当于中国青海省或是美国得克萨斯州。这些结构由等离子体内部的湍流产生,表现了太阳强烈的对流活动。这些观测图像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表面结构,并对太阳活动做出一些预测。

上面的图片拍到了太阳表面的多少?这幅图示可以提供直观的解答 | NSO/NSF/AURA

捕食失败

翼龙也有失手的时候——确切地说,是也有失牙的时候。本周《科学报告》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化石: 这是一只生活在晚侏罗世的乌贼,属于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 Plesioteuthis subovata ),而在它的身体组织里,还嵌着一颗来自翼龙( Rhamphorhynchus muensteri )的牙齿 [4]。

带着翼龙牙齿的乌贼化石 | RENÉ HOFFMAN

这只翼龙应该是在水面附近试图捕食乌贼时把牙齿留在了猎物的身体里。这次捕食以失败告终,不过我们并不知道逃离翼龙的乌贼究竟是很快死亡还是又坚强地存活了一段时间。此前人们已经知道一些翼龙化石的胃部含有鱼类残骸, 而这则是第一次发现翼龙捕食乌贼的证据——或者说,它至少试过了……

翼龙捕食乌贼的艺术复原图 | CHRISTIAN KLUG

出汗

现在,机械手也会出汗了。 本周,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公布了他们设计的一只能依靠“出汗”高效散热的柔性机械手[5]。

会“出汗”的机械手 | Cornell University

这是一只液压驱动的柔性机械手,充入水可以带动它弯曲抓握物体。 而与其他机械手不同,它的液压结构中还含有一部分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开合的微孔材料。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直径约200微米的微孔可让内部的水少量渗出并在表面蒸发,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在配合风扇的条件下,“出汗”可以让这些机械装置的降温速度得到约600%的提升。

机械手手指“出汗”降温 | Cornell University

不过,这种设计也有缺点:散热的同时机械手的运动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系统也需要再从外界补充水分。

参考文献

[3] https://nso.edu/inouye-solar-telescope-first-light/

[5]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38/eaaz3918

作者:麦麦,矩阵星,窗敲雨

编辑:窗敲雨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