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记者朱敏 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月31日晚,有媒体报道,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全民抢购,导致该药在短时间内脱销。随后,又有多家媒体报道,抑制不等于预防,呼吁大家不用抢购。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闻发言人昨天(1日)表示,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1月31日向媒体提供的《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文,内容是准确无误的。这一结论是基于实验室体外研究的结果。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室体外试验证明,双黄连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用,下一步还需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我所提供的稿件中也提到目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那么,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有没有用?有什么作用?公众有必要购买吗?就这些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专访了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吴义春。
1月31日晚,有媒体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尽管报道提到,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但仅“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句就足以引发多家药店门口深夜排起长队,线上线下该款中成药短时间内脱销。吴义春指出,双黄连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但一定要辨证使用。“它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中医认为,这三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它属于苦寒之品,容易伤人阳气,一定要辨证使用。以往的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大多具有抑制病毒和细菌的作用,但多是广谱的。目前仅初步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对病人如何有效建议还要进一步临床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尚未对该药进行推荐。”
2月1日,又有多家媒体报道,抑制不等于预防,提醒普通人不要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吴义春强调,脱离辨证论治地使用双黄连还会出现加重不适的可能。吴义春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第四版国家版指南介绍属寒湿,用苦寒的双黄连容易雪上加霜。中成药一定要分清个体差异辨证使用。双黄连属苦寒,喝多了容易胃寒及胃肠不适,这不是中药的副作用,而是不会辨证的后果。所以再次提醒,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脱离辨证论治是不准确的。治病请遵医嘱。”
不止双黄连,还有媒体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金银花、绿茶等有靶向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力,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它们到底有没有用?应该怎么使用?吴义春解释:“从中医的角度看,以上中药或中成药均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大部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对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在的疗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发现的,前期未有针对性研究,故需要进一步证实。同时,中医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要想中成药有效一定要用中医理论指导运用才更有效。就好像大家听说板蓝根有抗病毒作用,大家紧紧抓住它有抗病毒作用,一下子就疯狂购买,但是忽略它是用来‘清热解毒’的,只有对于风热证才有效,如果对于风寒证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加重病情。所以,中药的使用一定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个体差异辨证使用才有效。”
吴义春指出,事实上,国家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已经增加了中成药推荐,但明确了出现症状时使用,而且针对不同症状使用不同中成药。吴义春说:“在医学观察期出现乏力伴胃肠不适的,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出现乏力伴发热,则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尽早使用中成药对医学观察期人员进行分层干预,居家隔离,可以避免不分轻重盲目涌向医院诊治,避免在发热门诊导致普通感冒、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多类型患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