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虽然不是第一个研发出坦克的国家,但他们的雷诺FT-17绝对是最成功的一型,它的可旋转炮塔设计也影响了为了一杆装甲车的发展路径。今儿不谈FT-17,而是和大家聊聊法国另外一款重型坦克-圣沙蒙。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结束,德军和法军从瑞士边境到比利时挖了一堆的堑壕,接下来漫长且枯燥的蹲壕战争开始。由于战争主要是在法国境内,法国人自然很想把战线推回去,但堑壕前面的铁丝网和阵地中的机枪总是让步兵丢下一堆尸体之后无功而返。因此当时法国人寻思用一种装甲压路机来碾过铁丝网,打开口子之后让步兵突入堑壕。
但很明显,这种非履带式的压路机在泥泞的战场里机动性很渣。而且防护能力也不理想,这时候,脑袋疼的法国人看着田里的拖拉机,灵光乍现。
当时有个叫霍尔特(Holt)的美国拖拉机在欧洲卖的不错,协约国们从1915年开始就拿这种越野牵引力不错的机器来拉炮或者其他物资。如果讲这种车辆按上装甲以及武器的话,突破堑壕不是分分钟么?
这个项目起初是由施耐德公司牵头,他们将把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加长,在上面按上锅炉钢板,车头做成锥形以便压倒铁丝网,装甲11mm以抵御枪弹。车头右侧有一门75mm施耐德短管榴弹炮(初速仅200m/s),车身两侧各有一挺8mm哈奇开斯机枪,重10吨。
这批铁皮罐头与1916年初被法国军方订购了400台,但由于原型车尚未达到实战要求,战事也吃紧,法军希望将他们与圣沙蒙市的FAMH公司共同研发和制造。但施耐德公司表示FAMH想要共享可以,但得花钱,FAMH则表示这都啥时候了你们还想着钱,所以干脆自己造,最后成品以公司所在的圣沙蒙市命名,
一肚子火的FAMH同样是基于霍特拖拉机底盘,处处都比施耐德坦克要高一级。
同样是75mm火炮,但圣沙蒙的炮置于车体正前方,用的也不是75mm施耐德那门短炮,而是正儿八经的M1897加农炮(就是意大利炮)
由于炮身较长,液气反后坐装置也大,因此圣沙蒙整个车头都往前突出一大截,底盘也比施耐德CA来的更长。正前方与施耐德一样是锥形倾斜装甲,厚11mm,后来又增加了一层8.5mm的间隙装甲。侧面的17mm垂直装甲,对乘员的防护力更强,前后左右各有一挺8mm哈奇开斯机枪。车重也飙到了23吨,用一台90马力4缸汽油机提供动力,比较独特的是它是电驱动,电机由发动机供能,两条履带由两台电动马达驱动,转向性能不错。
但实战证明,圣沙蒙并不适合作为突破堑壕的坦克使用。基于霍尔特拖拉机的低底盘和过重的车身让它越野性能不咋地(施耐德和德国A7V这种类似底盘的坦克也有这个毛病),过长的车头让它在翻越一个坡之后都很容易一头扎在土里,完全不能用来冲堑壕。
但由于它优秀的电动机让他可以起到铺装路面较快机动,意大利炮的优秀射程弹道也让他可以和德军炮兵对射,说白了,与其说它是坦克,不如说它是自行火炮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