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位于欧洲大陆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上面,50.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4600多万的人口规模在欧洲算是一个大国,但是放到世界的舞台上只能算是一个中型国家。在17世纪以前,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曾经强大无比,17世纪以后英国的强大使得西班牙的海军逐渐淡出了世界舞台,但是目前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基础实力。
世界大国的海军一般都会追求比较强大的海上实力,建设一直战略海军,会拥有核潜艇、重型驱逐舰、中型以上的航母。如果是中型国家,财力有限、影响力比较局限,对于战略海军的兴趣就不是很大,大都会务实地追求成立一支中等规模的海军,西班牙正是如此。
作为曾经的海上强国,西班牙依旧执着于拥有航母,但是又不能承受过大的财力消耗,于是中小型航母成为最佳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西班牙曾经自行建造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级轻型航母,满载盘水量也不过10000多吨,但正好契合西班牙的需求。到了21世纪,原来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渐渐老化,西班牙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翻新旧航母,一种是直接建造下一代航母。翻新不过权宜之计,新建才是长久打算,于是新航母呼之欲出。
基于多功能、节省开支的原则,西班牙在新航母的设计上融合了两栖舰艇的功能,既有航母的制空能力,又具备两栖舰艇的投送能力,这就是后来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以下简称“胡安卡洛斯”级)。
“胡安卡洛斯”级标准排水量20000吨左右,满载排水量27000吨,吨位大致与东亚岛国的“初云”级相当,可勉强挤进中型航母的行列,但更接近轻型航母的吨位,首舰“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以下简称“胡安卡洛斯”号)。
“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
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上,“胡安卡洛斯”号原计划考虑加装法意联合研制的SAAM短程防空系统,由EMPAR相控阵雷达和装填紫菀-15短程防空导弹的2组8联装Sylver A-43垂直发射系统组成。后由于成本的考虑,只采取了较为简单的电子通信系统和近防武器,使得“胡安卡洛斯”号的自我防卫能力比较孱弱,包含一座Indra Lanza- N三维对空搜索雷达、4座Oerlikon 20mm防空机炮与4挺12.7mm机枪。
在推进系统上,“胡安卡洛斯”号紧跟世界潮流,采用全电推进系统,是西班牙海军第一种采用电力推进的船舰。主机包含1台美国GE授权西班牙圣塔芭芭拉生产的LM-2500燃气涡轮(单台20MW,26820马力)和2台德国MAN 3240 16V柴油机(单台功率7.7MW,10325马力),3台主要内燃轮机均用于发电,以此带动两组可转式囊荚电动推进器(单个个囊荚功率11MW)和满足全舰其他的电力需求。
先进的动力系统使得“胡安卡洛斯”号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航程,最大航程可达10900海里,超越了一些中型航母,只是20.5节的最大速度与主流航母有很大的差距,更接近于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18.8节,不利于舰载飞机的滑跃起飞。
AV-8B
在舰体结构上,“胡安卡洛斯”号分为四层甲板,由于简化了舰岛设施,“胡安卡洛斯”号获得了更大的飞行甲板利用率,直通方向并列6个直升机起降机位,舰岛前后也各有一个起降机位分布,相较于吨位接近的“西北风”级的6个多出2个。
飞行甲板以下为一个多用途的大型库房空间,一前一后分别是轻型车辆车库和机库。在标准情况下,机库面积为1000平方米,能容纳12架中型直升机或8架F-35B STOVL战机,轻型车辆车库面积为1880平方米,可容纳100辆轻型车辆。两个舱室采用可拆卸的隔板隔开,可以根据任务全部改为机库或者轻型车辆库。
在机库和轻型车辆库甲板以下的前半部设有一个面积达1410平方米的重型坦克车库,最多可搭载46辆豹2坦克。
在机库和轻型车辆库甲板以下的后半部上面层是主舱室,包括起居舱室、医疗室、厨房、办公室等。本级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3间手术室、病房、X光室、CT室等。
在机库和轻型车辆库甲板以下的后半部下面层是两栖船坞,可容纳2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者4艘LCM-8/LCM-1E登陆艇。
无论是两栖攻击舰还是航母,舰载机的配置显得至关重要。“胡安卡洛斯”号可以搭载包括CH-47和NH90运输直升机、SH-3反潜直升机、鹞鹰和F-35B STOVL战机等,执行对空、对舰、反潜、空中运输等任务,真正集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功能于一身,呈现出了多功能的一面。
多功能带来较高的性价比,“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在澳大利亚的军舰招标中战胜了“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出现在了澳大利亚的两栖舰队当中,这就是后来的“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
CH-47重型运输直升机
作为航母,“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的对标对象是同时期的意大利“加富尔”号(满载约为27100吨),不过“加富尔”号配备了SAAM/I短程防空导弹系统(由EMPAR相控阵雷达以及配备紫菀-15短程防空导弹的Sylver垂发系统组成,4组8联装),指挥控制和近防能力明显强于“胡安卡洛斯”级。
作为两栖攻击舰,“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可以和“西北风”级做一番对比。“胡安卡洛斯”级的满载排水量要大过“西北风”级5500吨,加上更为简化的舰岛设计,使得“胡安卡洛斯”级获得了更大的内外甲板空间,能搭载更多的有效载荷,具备更强的两栖投送能力。同时,对于鹞鹰和F-35B的搭载使得“胡安卡洛斯”级获得了更强的对空对海能力。
F-35B垂直降落
反过来,在电子信息系统上,“西北风”级配备改良自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SENIT-9作战系统,能掌控两栖载具与直升机队的行动,舰上还配备1座MRR3D-NG C频3D对空/平面搜索雷达、DRBN-38A Decca Bridgemaster E250 I频导航雷达以及2套光电射控系统,功能十分完善。
“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西北风”级舰上设置了一个面积达850平方米的指挥中心,能容纳150名操作与指挥人员,可担负舰队联合指挥中心的职责,这比起简陋的“胡安卡洛斯”级是巨大的优势。在舰体结构上,“西北风”级采用多层舰壳,能有效抵御反舰武器的攻击,这也是相对于“胡安卡洛斯”级的优势所在。
“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舰岛
总体来说,“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相较于“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优势在于其本身基于航母功能的制空能力和更大吨位带来的更强的两栖投送能力,而“西北风”级的优势在于通信指挥、联合作战的能力。“胡安卡洛斯”级更强调多功能、进攻能力更强,“西北风”级更倾向于攻守平衡以及体系化的能力,前者呈现了更加明显的一舰多用,后者则专注于两栖任务。
“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虽然不是最优秀的航母,也不是最优秀的两栖攻击舰,但是在西班牙的这种中等体量下显示了其实用性,简而言之“便宜还好用”。西班牙在轻型航母上积累的心得是一种成功的范例,其轻型航母外销澳大利亚、泰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给中型国家或地区大国的航母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西班牙在发展航母上的选择对于个人亦有启示意义,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定位过高会负担太重,定位过低会显得没有追求,恰如其分才能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