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朴
这几天刷微博的时候,无意间刷到了周迅主演的一则短片——《女儿》。
故事的开头,周迅饰演的年轻母亲因生活所迫,决定带着女儿去开出租车。
但却遭了母亲的强烈反对,二人因此大吵一架,最后不欢而散。
一气之下,周迅带着女儿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从此再没踏进家门一步。
“你要走是吗?行,走了就别回!”
“不回就不回!”
“你要走是吗?行,走了就别回!”
“不回就不回!”
本以为跟儿时的任性一样,却没想已经成年的我们,会因为这短短的几句话,就真的“不回就不回”。
出租车上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为了安抚年幼的女儿,周迅为女儿制作了一个简单版的“望远镜”。
这一路上,女儿经常会用望远镜,来帮助母亲寻找乘客;而母亲虽然艰辛,但女儿也成了她唯一的依靠。
影片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钟,却道尽了一位单身母亲的穷迫和生存的压力。
在周迅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的女儿,也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在困境面前,是如何的的坚强。
如果可以,谁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公主王子般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你会不会看孩子啊?
这么冷,怎么给孩子穿这么少?
孩子都感冒了,你怎么当妈的?
也就几十块钱,就给孩子买一个呗。
你会不会看孩子啊?
这么冷,怎么给孩子穿这么少?
孩子都感冒了,你怎么当妈的?
也就几十块钱,就给孩子买一个呗。
这些声音往往带有指责之意。
就像一个个甩手大臣,却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肆无忌惮的去评价着一位母亲。
剧里的周迅,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声音。
因为带着孩子,所以无法接四个人的单子。
因此,被乘客指责道:
“带着孩子开出租车啊?亏你想的出来!”
“带着孩子开出租车啊?亏你想的出来!”
而周迅呢?
跟大多数的母亲一样,没有一句辩解,甚至没有一丝动怒。
只是平静的转过身,像往常一样继续做事。
她是不负责任的母亲吗?
当然不是!
相反,她已经尽其所能的,去照顾孩子了。
孩子还那么小,总不能将她一人丢在家里;就算是“幼儿托管所”,也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
也许你觉得,她给的爱太过“廉价”;
但可曾想过,这也许是她能给出最好的了。
孩子健康平安,没有人会去夸奖母亲;
但只要有一点小病小痛,母亲就瞬间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天大的罪人。
我曾经亲眼见过,一位母亲抱着孩子,疯了似的冲向医院。
带着哭腔的声音,却能一字字的将孩子的症状,清楚的讲给医生。
对于孩子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她了如指掌。
反观随后赶来的婆婆和丈夫,却只会对着母亲破口大骂。
“你怎么照顾我孙子的?”
“xx出了什么事,你担待的起吗?”
“你怎么照顾我孙子的?”
“xx出了什么事,你担待的起吗?”
一句句的责骂,从进门起就从未停过。
对于孩子的情况,ta们一问三不知;但对于母亲的责骂,却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孩子受伤,母亲比谁都自责。
可就算这样,她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恶意中伤。
凭什么呢?
母亲不是神,她做不到无处不在。
尤其是单亲妈妈,一边要工作,一边要照顾孩子。
她们没有三头六臂,却要比超人还坚强。
我曾经见过:
看到小虫子,都会被吓哭的女生;却可以满屋子的抓蟑螂;
怕鬼怕黑的胆小鬼;却可以在深夜抱起孩子冲向医院;
力气小到拧瓶盖都费力;却可以扛起40多斤的行李;
曾经花钱大手大脚;现在却连买个小样,都要再三犹豫。
看到小虫子,都会被吓哭的女生;却可以满屋子的抓蟑螂;
怕鬼怕黑的胆小鬼;却可以在深夜抱起孩子冲向医院;
力气小到拧瓶盖都费力;却可以扛起40多斤的行李;
曾经花钱大手大脚;现在却连买个小样,都要再三犹豫。
生活本就不易,又何必火上浇油?
抛开母亲的身份,她们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女人;当母亲之前,也曾被人宠在手心上。
对于母亲,我们能做的,是用心底的温暖,送去一丝丝善良。
而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趾高气扬。
在孩子的面前,母亲永远是输的那一方。
剧里的结局,还算圆满。
任性出走的女儿,虽然遭受了社会的冷眼;却被母亲紧紧记挂在心里。
是的,自从女儿离家出走后,母亲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游走在各个马路上,四处寻找女儿的身影。
独自一人,走过了无数的春夏秋冬,手里还不忘提着女儿最爱吃的饺子。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一个大雨的深夜里,她终于找到了多年未见的女儿。
“妈……我饿了”
“吃饺子”
尽管强势,可最终还是先低下了头。
“行了,快吃饭!”
这似乎是所有母亲的“认输”方式。
什么面子,什么尊严,终究都抵不过孩子的一顿温饱。
《请回答1988》里,宝拉曾说过: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
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
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
那就是我。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
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
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护的。
那就是我。
“天下没有赢过子女的父母”
这也注定了,她们永远是先低头的那一方;而我们也似乎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常胜将军”。
所以,我们在母亲面前,总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发泄着自己的小情绪。
因为,除了她们,再没人能这样包容我们。
既然从小到大,我们都赢了那么多次。
现在,输给她们一次又何妨呢?
我们很幸运,生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时代。
我们懂得,
女人太过依靠男人,会受委屈。
找个好人嫁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不婚甚至无子,也称不上是“不孝”。
可是,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当然,是因为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
这并不代表,母亲也有着跟我们一样的想法。
随着年纪的增长,也许你会觉得跟母亲的对话,越来越吃力。
“只要你能够找上个好人家,比妈过得好,我就知足了”
“唉,妈你怎么又来了”
“这都什么年代了,我以后才不要靠别人呢”
母亲的固执,你的开放,似乎总也碰撞不出一个完美的结局。
母亲希望你能安稳度日,你却渴望闯荡社会。
你们各执一词,却也分不出胜负。
但是,跟母亲又何必非要争个对错呢?
越是这样,越要相互理解;
越是不懂,越要彼此包容。
最终消除隔阂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脑袋。
而是手拉手,坚决不放手的那颗心。
最终消除隔阂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脑袋。
而是手拉手,坚决不放手的那颗心。
愿天下所有的女儿,都能对母亲温柔以待;也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尊重孩子的选择。
母亲的羽翼也许是温暖的,但这并不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世界这么大,她们总要独自去面对。
今年的春节对于我们来说,有“喜”有悲。
悲在于,对病情的紧张。
“喜”在于,真的很久很久,没有这样陪过母亲了。
自从出了社会之后,我们与母亲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少了。
母亲依然记得我爱吃的菜,却忽略了那是我几年前的口味。
一直年轻健康的母亲,不知何时,也偷偷长起了白发。
原本一直端庄大方的性格,不知何时竟也变得“孩子气”。
说过的话,总会反反复复,生怕我忘了一样。
小时候,是母亲去包容不懂事的我们;现在到了我们去包容“任性”的母亲了。
这世间,有温情,也有冷嘲热讽。
但对于母亲,我希望更多的是善意。
因为,“妈妈”这两个字。
只是叫一叫,就能够触动心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你身在何处
最牵挂你的
始终都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