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美科技能力差距_40年前战机上的螺丝钉,至今仿制不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20
导读

这种不锈钢从生产到使用都需要相当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在短期内很难掌握这种钢的锻造技术,而美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便已经熟练掌握应用,可见其技术之先进,工业基础之深厚,就连当时同为世界超级大…

近些年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和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中美科技工业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点可以从战机所需的特种钢材中体现出来。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应用在F-15战机上面的PH-13-8MO特种钢技术,直到2008年我国也没有完全掌握。

2009年中航工业出版了一册书,名为《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如钢人生》,在该书的最后,作者提到了在2008年中国提出了对PH-13-8MO特种钢的攻关研究,但直到现在我们仍不知道该项目进行到了何种程度。据悉这种钢是美国在1968年研制成功,到2008年已经整整过去了40年,差距可以说是显而易见。

F-15战机由美国的麦道公司研制,为美国第四代喷气式战机,也被人称为美利坚之鹰。该战机的机动性良好,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可使用空空导弹摧毁敌机,主要承担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后来衍生出了对地作战的飞机型号。该飞机在1972年实现首飞,1974年正式交付美军使用,在本世纪初逐渐被更先进的F-22战机所取代,服役四十余年,生产了1200多架,还出口其他国家。

F-15战机的机体寿命为8000小时,同时代的苏联也是航空工业强国,但是其苏-27战机的机体寿命仅仅为4000小时,二者相差一半。战斗机的机体寿命背后体现的是制造工艺水准,尤其可见,美国的制造工业水准的确是领跑全球的。飞机制造所使用的钢材和传统钢材不一样,尤其是在连接各部分的紧固件上面,这些紧固件,必须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和高抗腐蚀性,如此才能够保证战机的稳定性,并且延长其寿命,如果紧固件脱落或损坏,最严重可导致战机从空中直接解体。

而PH-13-8MO特种钢则专门应用于这方面,美国F-15战机上面使用的紧固件基本上都是由这种钢锻造。PH-13-8MO是一种双真空冶炼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属于沉淀硬化不锈钢,为降低钢中的气体含量,控制化学成分,在冶炼中采用VIM+VAR双真空冶炼技术,该型不锈钢的综合性能良好,目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核反应堆以及石油化工等方面。

这种不锈钢从生产到使用都需要相当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在短期内很难掌握这种钢的锻造技术,而美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便已经熟练掌握应用,可见其技术之先进,工业基础之深厚,就连当时同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在这一方面也是望尘莫及。直至现在,放眼全世界,恐怕除了美国之外,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掌握这项技术。

F-15战机早已经退役,目前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是F-22以及F-35战机,F-35战机使用的是分段建造法,将飞机整体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制造单位承接其中一个部分,等到各个部分全部制造成功之后再通过紧固件将其连接在一起。这一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紧固件的质量要求。

四十年来,中国都没能掌握PH-13-8MO特种钢的制造工艺,但在这四十年间,美国的特种钢锻造技术却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我们绝不能否认中国在高级机械加工业方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当然,也应该看到多年来中国在研发新型材料上面所取得的的进步,例如稀土材料,耐高温材料等。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268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