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这些个多金买家都不愿购买FC31,这款战机可能真的是失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41
导读

“枭龙”和“鹘鹰”代表着中国三代机和四代机研发能力。从目前来看,“枭龙”出口了缅甸、尼日利亚等国,而且巴基斯坦也将购进100多架,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具备隐形能力、技术含量更高的“鹘鹰”,目前还没有动静。…

目前国际上可以制造并出口战斗机这种高科技武器的国家非常少,但是如果一款战机仅用于出口而不在本国装备,它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吗?比如说中国的FC-1“枭龙”和FC-31“鹘鹰”。“枭龙”和“鹘鹰”代表着中国三代机和四代机研发能力。从目前来看,“枭龙”出口了缅甸、尼日利亚等国,而且巴基斯坦也将购进100多架,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具备隐形能力、技术含量更高的“鹘鹰”,目前还没有动静。

先来看一个成功的例子,美国在1959年到1987年期间生产了2000多架诺斯罗普F-5系列,曾出口到几十个国家,而美国只在本国有少量装备,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款纯出口型战斗机。此外,作为世界战斗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法系战斗机,在80年代中后期,以幻影2000为基础研制出的幻影4000战斗机,在各大国际航展出现,想要售卖给中东国家,但最终却一架都没卖出去。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80年代以后,各国购买战斗机的经济门槛变高了。美系、苏系和法系战斗机的老主顾们都直接选择了被研发国自家空军装备、战力更强的最新型标准三代机,如F-16、F-18、米格-29、苏-27或幻影2000。

由此可见,随着冷战的结束,想让客户本着将就心理购买战斗机的日子也随之而去,有钱的主顾们要买就买最先进的战斗机,而没钱的主顾们,或许连枭龙这样的廉价准三代机也买不起。对FC-31的研发者来说,现在“鹘鹰”的技术成熟度还不够,最好的做法是把它进一步完善,直到可以和F-35抗衡,然后再卖给那些无法获得F-35的有钱中东国家。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269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