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有个传统习俗——划龙舟,并且每年还会吸引众多的外国友人参与。因此,当我们和别人介绍龙舟的时候,总会说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真相确实如此吗?如果您也想知道龙舟起源的秘密,那就让小编来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据史料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荆楚岁时》)。或许这就是划龙舟和屈原挂上关系的由来,但您要知道的是,除了民间百姓之外,皇帝在出行的时候也坐龙舟。如“上御龙舟,幸江都”(《隋书·炀帝纪》),说的就是隋炀帝沿着大运河南下时,乘坐精奢华丽的龙舟。
由此可见,龙舟和纪念屈原之间,或许并没太大的关系,或者说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龙舟了,但至于具体早到什么时候,专家们表示还不好说,而且也很难去考证准确的答案。那难道江南一带划龙舟的起源,就一直是个无解的谜团吗?就在专家们都快要放弃时,却迎来了一个意外之喜……
1976年,宁波云龙镇的几位村民,在石秃山开坑荒地时,一铲子下去竟然抛出了一把青铜短剑。于是,村民们都感到很惊奇,便放下手里的铁锹,然后开始用手将土都扒开,结果又发现了几个铜矛和陶罐。村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或许是文物,于是就在第一时间内将其送到了宁波市博物馆。
博物馆的专家经过研究,确定剑和矛都是战国时期的文物。紧接着,专家们又对陶罐进行清理,结果发现陶罐中填满了乌黑的淤泥,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掏干净里面的淤泥之后,发现其中竟然还有个小玩意——钺。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解释,“钺者,大刃之斧也”,意思就是说钺是一种比斧头要大的武器,而且早在商周时期,钺就出现了,即可当作实用兵器,也可当作祭祀的礼器,或者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专家们仔细观察,陶罐中的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通体为青铜质地,虽然体形不大,刃长也仅12厘米,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件青铜钺却保存得十分完好,而且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是正宗青铜器的该有的模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青铜钺的正面,还有一副雕刻精美的图案,并且也隐藏着一个秘密。
一开始,专家们对图案还不太好辨析,于是就采用拓片的方式,将图案印在白纸上来研究,结果发现是四个并排的羽人,即我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通常来说。羽人形象一般都出现在古墓的壁画上,表达了墓主人对升仙的渴望,而出现在钺上还是第一次看到,因此专家们推断这件钺是一件祭祀的礼器。最后这件宝贝被定名为“羽人竟渡青铜钺”
除此之外,专家们发现羽人都弓着腰,下面还坐着一样东西,并且手里又拿着杆子,因而猛地看很像是在划船。专家们又经过研究和讨论,确定钺上的图案确实是羽人在划船竞渡,而且这也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划船竞赛图案,距今约2000多年。由此,专家们联想到了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而它的起源或许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即是青铜钺图案所表现出的形态。
看到这里,或许您已经明白了,但请您不要误会,小编的目的并非是要推翻龙舟和屈原的关系,只是在探寻龙舟的起源和其古老的历史。至于划龙舟纪念屈原,不仅早已成了端午节的固定习俗,而且还是深入我们骨子里的精神文化。但是,从科学的历史研究角度来看待龙舟,我们还是应该理性一点。
最后,我们也应该感谢那些无声的文物,也要感谢孜孜不倦的考古专家们,为我们揭秘了龙舟起源的历史谜团,让我们对2000多年前的古人,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也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