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机械 » 正文

“榨汁机的刀片擦着娃头发飞过”_盘点厨房里那些惊险的经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48
导读

说起来,厨房绝对是个独特的存在了,我们都知道它对孩子来说很危险,所以就干脆杜绝孩子进厨房,因此反而在安全排查的时候会忽略掉厨房,使最危险的地方重新变回最危险的地方。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牙口通常不…

“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boom!”

这是发生了什么?先卖个关子。

话说目前大家基本都禁足在家,在每日八百遍的全屋环游中,厨房绝对是孩子最心生好奇和憧憬的一处神秘所在。

但是年前的选题会上,一个娃妈跟我们分享了孩子在厨房惊险的一幕。她家孩子两岁半,正是探(po)索(huai)能力最强的时候,那天一不留神就悄咪咪摸到了厨房“作案”。一家人扭头看不到孩子赶紧找,这时就听厨房“哐啷”一声巨响,冲过去一看,孩子把放锅的小桌扒翻了,锅直接砸在地上,所幸小人没被砸到。

事后同事心有余悸,特意拍了张照片提醒我们。想想看吧,这锅里要是有沸腾的粥,或者旁边铁架子被撞下来个什么东西,就不是故事而是事故了啊!

(吓得她赶紧去马云家买了防倾倒连接器,就是图中这只狗狗)

说起来,厨房绝对是个独特的存在了,我们都知道它对孩子来说很危险,所以就干脆杜绝孩子进厨房,因此反而在安全排查的时候会忽略掉厨房,使最危险的地方重新变回最危险的地方。

所以今天常爸觉得有必要把厨房的危险捋一遍,填补我们这块的注意力空缺,也给蜗居在家的时间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隐患。

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boom

在豆瓣隐藏着这样一个奇葩小组,专门吐槽高压锅爆炸的,想不到的是居然有4万多人参加。现在因为人满了,又专门成立了2个组。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牙口通常不太好,想要把肉炖得软烂,或者快速煲个养生汤的,高压锅也是厨房里常用的主角了。但这个群进去看真是大开眼界,家家有个易炸的锅。最早被吐槽的是这种老式高压锅,现在这种锅早已停产,老一辈家里可能还有,赶紧换了吧,用七八年就过保质期了,炸伤人说理都没地方找去。

这种锅最怕的是排气阀堵塞、垫圈老化或者是装的食物过满。看看豆瓣er分享的故事,一颗红豆皮,胜过TNT。

记得是去年的时候,我舅妈用高压锅煮红豆。红豆壳是会把气阀给堵上的,可当时我舅妈没想那么多。刚开始还煮的挺欢乐的,后来我舅妈去上了个厕所。刚脱下裤子,只听,嘭的一声:高压锅把半个屋顶都炸穿了!!!
因为是农村的那种2层楼房,所以锅盖后来在2楼的床底找到......而那张床,也被穿透了...然后,整个厨房间,涂满了红豆...感觉,厨房长了青春痘...

虽然网友一副置身事外的欢脱幽默,但这真不是段子,新闻都讲过类似事故,实际一点儿都不可乐。

新式高压锅也不让人安心,你看这款长得多小清新,哪想到用起来脾气这么爆,“砰”一声把肉汤都喷了出去。这人要是在旁边,脸有可能毁容不说,吓得摔个碗掉个刀啥的……那就是蝴蝶翅膀煽起来的飓风啊。

新高压锅爆炸主要出在开盖方式错误。高压锅煮汤煮稀饭(液体)的时候,工作结束的时候不能马上拨转排气阀放气。必须先切断电源,令自然冷却至浮子阀落下,再旋转开盖。否则高温食物会从排气阀喷出。

别看实验里汤汤水水烫熟的是肉,惨剧真发生的话,烫熟的可就是脸了。

还有一种容易犯的错,放气没结束别急着强行开盖。这时候只要锅盖处有一点缝隙,锅内的高气压就找到了突破口,瞬间的压力足够崩坏锅盖,发生爆炸。

厨房堪比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

在常爸公司附近有很多便利店,家家微波炉大写加粗的提示“禁止加热醋包”。为什么这么强调这个?因为密闭容器、金属材质、未标明“微波可用”的塑料、纸袋,都是微波炉大忌。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和普通热传导不一样,一是它主要靠加热水分子加热食物,二它不是由外向内加热,而是由内到外加热。因此,干燥的纸袋、塑料放进去会着火,密闭容器由于不能及时散热会爆炸,金属材质会反射微波伤害微波炉。像打包的汉堡、盒装牛奶、醋包奶包、带锡纸托的蛋挞、锡纸包的鸡翅、冰箱冷藏的番茄酱,遇见微波炉都秒变炸弹。

2015年有则新闻,武汉一奶爸早上想图省事,给孩子微波做水煮蛋,结果开门瞬间鸡蛋爆炸,被炸得双目失明。就算不放鸡蛋,单微波一杯水,拿出来也有危险,有可能暴沸。直接微波奶瓶,奶受热不均匀,容易烫到孩子嘴。就算什么也不放,微波炉空转,更危险,它微波自己无异于自杀。

脑洞大开的家长,千万不要把葡萄、桔子、西红柿、西瓜任何水果微波加热,画面毁三观也毁微波炉。

还有一种更无声的危险,煤气灶。有时候大人煮上粥或者烧上水,就离开了,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忘了。敢问谁家没烧黑过几口锅?如果只是锅黑个底儿掉,充其量只能说是有惊无险。但是,如果汤水溢出锅把火浇灭了,而煤气还在“嘶嘶嘶”往外冒(幸好现在已经有自动关气的煤气灶了,如果家里新装修的话可以考虑)。大人浑然不觉返回,这时候任何明火,哪怕没明火身上有一点静电,也容易引起爆炸。

2018年1月份,浙江青田鹤城一户人家,正在厨房收拾,身上的羽绒服突然就炸成了大窟窿,原来是煤气泄露,羽绒服上静电引发爆炸。

这些食品也易燃易爆

最常用的电饭煲、微波炉、燃气灶说完了,食品也不省心。北方暖气给力,室内穿短袖吃冰棍、喝冷饮是常事,冷藏可乐那件事常爸至今记忆犹新。

2012年8月,上海一男孩开启一听冰冻可乐时,突然发生爆炸,由于气体喷发力度很大,瓶口拉环像小刀一样划透了孩子脸腮。

可乐、啤酒都是带压缩二氧化碳的液体,冷冻液体体积变大,气体部分被压缩,此时就是个空气压缩炮,如果再拿着晃两下,威力加倍。所以,商家有一行小字注明“禁止冷冻”。但我知道,你八成没注意过。

有气的冷冻易爆,没气的也危险。冷冻食材比如冻鸡柳、冷冻饺子,一进油锅外层迅速变酥脆,而内部冰融化成水,在高温下气化,急速膨胀,杀伤力基本无异于危险的爆竹,因此如果包装上没有特别标准可直接下油锅,最好都在室温自然解冻一段时间再炸。

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做过一项模拟实验,将一只冷冻的火鸡放入热油锅。当火鸡被放入油锅的瞬间,油锅瞬间被点着,大火甚至殃及了旁边的模拟房屋。

再说一个知识点。做饭的时候一旦火源开启,一切干燥的带气体的东西最好退散。干面粉、玉米淀粉、咖啡粉、奶粉这些粉末,你想直接往锅里倒,可是不小心洒出来,当面粉颗粒达到一定浓度,遇到哪怕一丝明火,也会发生“粉尘爆炸”,这跟是否密闭空间无关。

有人专门在室外洒过彩色玉米淀粉,开风扇,开电子打火器,boom!爆炸就是这么简单。

有一种和面粉很像的物品也容易爆炸——生石灰干燥剂。

它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海苔、饼干、面包、坚果等零食包装里,自加热米饭,甚至水杯中,药瓶,衣服口袋里。

有的孩子把它和吃的混一起误食,有的因为好奇扔水里。生石灰遇水会释放大量热,使气体膨胀,而爆炸喷出来的氢氧化钙悬浊液有很强的腐蚀性。腐蚀加烫伤,20分钟溶化孩子的眼球。之前写过干燥剂的文章(详情请戳:《这种遇水爆炸、腐蚀皮肤的物品,就在孩子的手边、嘴边!》),如果家有专门喜欢拿干燥剂玩的小朋友,家长一定把文章好好给孩子看下。

其他的“九死一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再说几个杂七杂八的小事吧。

很多妈妈为了给孩子做辅食,买榨汁机、料理机、破壁机、mini榨汁机,为了方便清洁,这些刀片统统都是可拆卸的,刀片裸露外面,如果能被孩子轻易够到,无异等于增加了潜在危险。

厨房、厕所是经常放垃圾袋的地方,做饭一会儿不看,孩子就把垃圾袋套在了头上。

你忙着做饭,娃指不定一个人捣鼓什么。豆子、花生、卫生纸、海绵甚至核桃仁、葡萄、桔子籽,往嘴里放,鼻子耳朵里塞。

餐桌也是事故高发地。餐桌最好不用桌布,或者桌布固定住,否则被孩子拽下来,带翻桌上的热汤热菜,又是一出灾祸。还有过年全家爱吃的火锅,一定先看好孩子。亲戚家孩子就因为学着大人往锅里扔了一个丸子,溅出来的热汤,就把旁边夹菜的人烫伤了。

从易爆炸的电饭煲、微波炉、冰箱,到破壁机、煤气灶、油锅,从冷冻食品、干面粉到垃圾袋、卫生纸甚至吃饭时的餐桌、火锅。这次常爸总算把厨房相关危险捋了一遍。尽管如此,我知道肯定还不全,如果大家还有“现身说法”,请一定要留言,常爸会放出来给更多人看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