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片,并由专业天文学家简明的解说,带你遨游迷人的宇宙。
2020 年1 月27 日
蒸发中的丘泽彗星
影像提供与授权 : ESA , Rosetta , NAVCAM
说明: 彗尾从何而来?在彗核上,最后形成彗尾的喷流,其实并不会源自特定的位置。彗星喷流的最佳影像之一,可参见2014年到2016年间绕行丘泽彗星(Comet CG)的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太空船,摄于2015年的这幅主题影像。这张影像证实,随着丘泽彗星靠近太阳受热,羽状的气体尘埃从难以数计的位置冒出来。这颗彗星有二个明显分瓣,大者宽度约4公里,较小者宽约2.5公里,二者以一道细颈相连。分析指出这种蒸发发生在彗星表面下的深处,最后才以尘埃和冰喷流的形式穿出表面。 丘泽彗星(亦称为67P彗星)在周期6.44年的绕日轨道中,半径大约会缩减1公尺,依这个损耗率来推算,这颗彗星在数千年内就会完全销毁。在2016年,罗塞塔太空船以受控撞击丘泽彗星表面的方式,终结其任务。
2020 年1 月28 日
蝌蚪星云的恒星诞生活动
影像提供: WISE , IRSA , NASA ; 影像处理与版权 : Francesco Antonucci
说明: 蝌蚪星云到底在忙些什么?在形成恒星。会发出尘埃辐射的蝌蚪星云,位在北天的御夫 座方向,离我们约12,000光年远。这团受到内部疏散星团 NGC 1893的恒星风和辐射雕塑之辉光云气,跨幅略大于100光年。而近在 4百万年前才从星际云形成的这个星团,其明亮的成员星散布在恒星诞生云的四周。在影像里,最显眼的是星云中心那二道指离中心而且相对致密的物质束;这些10光年长的“ 宇宙级蝌蚪 ”,是IC 410内未来恒星诞生的可能位置。这张红外光波段的主题影像,是由美国航太总署的广角红外光巡天卫星( WISE )所拍摄。
2020 年1 月29 日
黄石公园上空的银河
影像提供与版权: Lori Jacobs
说明: 银河并非由蒸腾的湖泊产生的。这滩宽约10米的碧蓝水体,是位在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内的石英温泉。而在称为黄石热点的地下深层岩浆库的加热下,蒸气从石英温泉湖面蒸腾出来。影像背景远处与蒸气无关的高悬银河系中央盘面,则是由数十亿颗恒星之星光汇集而成。这幅拼接了3张照片的全景主题影像,摄于去年10月。如果像在640,000年前,黄石热点造成另一个超级火山爆发,大片的北美洲地区会受到影响。
2020 年1 月30 日
双星团与彗星
影像提供与版权 : Rolando Ligustri ( CARA Project , CAST )
说明: 这片涵盖北天英仙座的美丽星野,跨幅约有4个满月(2度)的宽度。由摄于1月24日、25日及26日晚的望远镜照片叠成的这幅影像,呈现了泛星彗星(C/2017 T2)在这3个晚上,由左向右掠过著名的h与Chi双星团之景像。编录号分别为NGC 869(右)及NGC 884的双星团,二者皆离地球约7,000光年远,而且成员星都远比太阳年少与炽热。彼此相隔只有数百光年的双星团,根据它们成员星的年龄来推断,星团的年龄约为1千3百万年,因此它们可能是形成于同个恒星形成区。2017年发现时,位置仍在土星轨道后方的泛星彗星,是内太阳系的新到访者,拍照时离地球略远于13光分。而永远是双筒望远镜观星热点的双星团,则是在无光害地区裸眼可见的天体。今年5月初将行进到近日点的C/2017 T2,或许会一直是透过望远镜才得见的彗星,不过,它已是2020年预期可见的彗星中最明亮者之一。
2020 年1 月31 日
恒星的宜居带
图解资讯提供: NASA ESA , Z. Levy ( STScI )
说明: 宜居带是指在恒星周围的特定带状区,在其内绕行母星的行星之表面温度冷热适中,让水能以液体的状态存在于表面。这张很有趣的图解资讯,呈现了泛黄G型星(诸如太阳)、橙色K型矮星及泛红M型矮星的宜居带之相对大小,而K型及M型恒星的温度和亮度都比太阳低。很明显的,位在图顶的M型星之宜居带最小,最靠近母星。它们同时也最长寿(寿命长达1,000亿年左右),数量非常多,约占银河星数的73%。不过,它们有非常活跃的磁场,因此会发出太量危害生命的辐射,据估计它们的X射线辐照度,大约是宁静期太阳的400倍。类太阳G型星(最底的图板)有相当大的宜居带,相对宁静,危害辐射的量最少。只不过,它们只占银河星数的6%,而且相对短命。在寻找宜居行星的工作上,K型矮星反而是最佳的目标。因为它们的数量不少,而且400亿年的寿命也远比太阳长。除此之外,它们的宜居带够大,发出的危害辐射也不会过量。这类宜居恒星的数量,占了13%的银河星数。(图标对照:habitable zone size宜居带大小; X-ray irradiance X射线辐照度; relative abudant相对数量; longevity寿命)
2020 年2 月1 日
阿波罗14号打道回府
影像提供 Apollo 14 , NASA , JSC, ASU (Image Reprocessing: Andy Saunders )
说明: 在1971年2月阿波罗14号离开月球轨道时,当时位在小鹰号指挥舱内的组员,目睹了这个地出景观。在视野里,日耀的蛾眉状地球低悬在月球地平线上,前景则为月球反面布满撞击坑的原野。想当然耳,在绕月轨道上,这些组员会见到地升与地落的景观,不过在此时,地球则是稳定的滞留在他们于月表的降落点 弗拉·毛罗基地的上方。阿波罗14号任务携回的月岩样品(包括一块9公斤重、昵称大伯莎的月岩)中,后来发现有一块可能是源自地球的陨石之碎片。
2020 年2 月2 日
天市右垣十一:狂奔的恒星
影像提供: NASA , JPL-Caltech ,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说明: 在这幅令人赞叹的红外光影像里,狂奔的恒星天市右垣十一就像一艘滑过宇宙海之船舰,产生了这道弓形的激波。在这张假色影像中央附近、质量大约是20倍太阳的泛蓝天市右垣十一,正以每秒24公里的速度向左飞奔。它前方强烈的恒星风,挤压并加热富含尘埃的星际物质,造成了这道弓形的激波前沿。为何这颗恒星会高速运动呢?天市右垣十一原来可能是双星系统的成员之一,比它质量更大的伴星寿命较短;当这颗伴星发生超新星爆炸、耗损质量的同时,天市右垣十一也被抛掷出这个系统。位在蛇夫座内的天市右垣十一,离我们约460光年远。它的光度约莫是太阳的65,000倍,所以如果不是周围包裹着遮光的尘埃,它会是地球夜空的亮星之一。以天市右垣十一的距离来换算,这幅跨幅约为1.5度的影像,宽度大约是12 光年。在上星期,美国航太总署让拍下这幅影像的史匹哲太空望远镜进入安全沉睡模式,终结了它16年来成功探索宇宙的任务。(Zeta Oph = Zeta Ophiuchi天市右垣十一、韩)
资料来源:天文实验室 ( 成功大学 物理学系 ;苏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