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身长着“蘑菇”,天线林立的高新8号(运-9JB型)电子情报侦察机,是目前中国海军航空兵特种飞机中的“大红人”,经常能够在绕岛、前出主要海峡的远航飞行训练中看到它的身影。每次它进行西太平洋方向的远海飞行训练时,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御用摄影师”经常会拍到它“人畜无害”的萌照,经常见诸于日本的各类通报、报道中,了解军事的人都知道,它的“威胁”并不亚于一起同行的轰炸机、战斗机。
高新8号在平常的远航飞行训练中,主要担负起搜集周边各国、各地区的雷达信号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建立起数据库的重任,而在战时,这些数据库将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故而外界也称高新8号为“电磁吸尘器”。
电子侦察机通常配备大量专业设备,机载设备相当复杂,以美国EP-3电子侦察机为例,机上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头的AN/APS-134(V)雷达,机尾的ALQ-110信号收集系统、ALD-8无线电定向仪、ALR-52自动频率测量接收机、ALR-60多路无线电通讯录音装置,低频和高频信号采集分析工作站,电子情报管理工作站,电子战协作工作站,通信情报控制台。这些新式电子设备大部分位于机身上部和下部隔舱,以及外部各种天线和雷达罩。
作为高新2号(运-8JB型)电子情报侦察机的替代者,高新8号在机体平台、任务设备上都有了明显的升级改进,电子情报侦察能力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在机体平台方面,高新2号采用的是运-8Ⅰ类平台,而高新8号采用的运-9平台。运-9机体平台采用改进型的操纵系统,大量更新了座舱的电子设备,换装更先进的涡桨-6C发动机和复合材料螺旋桨,让飞机的操纵性能、飞行性能有明显提升,同时发电量也明显更强,能够满足众多机载设备的耗电需求。此外通过增加机翼整体壁板油箱,让它的航程进一步增加,通过货舱密封增压,大幅改善空勤人员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是运-8Ⅰ类平台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在任务设备方面,高新8号拥有更强、更完善的电子侦察系统。首先,高新8号将高新2号设置在机头下方和机尾上方的大型天线罩“砍”去一大半,让它们的体积明显缩小,以减小飞行阻力,同时在机体两侧各设置两条长条形的天线整流罩。外界推测这些整流罩内应该是新型机载综合信号侦察系统,能够侦察搜集雷达信号和通信信号。这款特种机在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当属安装在其机身两侧前后位置的深灰色长条形天线罩,而这也是国内外各类电子情报侦察机最为显著的特征。依靠着那些分布在机身各处的被动侦察天线,高新8号可以轻松的完成对空间中各类雷达电磁信号的截收、特征识别以及测向定位,并针对性的为它们“建档入库”,是海军情报搜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高新8号在机身腹部、机翼翼尖和垂尾上也设置了小型整流罩,里面的设备很可能是干涉仪天线阵列,外界推测高新8号电子侦察飞机采用四角矩阵天线,在飞机的机翼两端、垂尾和机首上方都安装有收集天线,这样形成一个矩形无线电信号接收网。采用短基线时差法进行测向,分散布置的干涉仪天线阵列能够更全面、更精确的对辐射源进行搜索定位,还可以提升它的覆盖频率和覆盖范围。这些设备都是高新8号能够成为“电磁吸尘器”的法宝,令它拥有无比强悍的电子情报侦察能力。
我国在2008年公开展示过运-8CB的出口型号KZ-800电子侦察机,根据航展广告宣传的公开性能指标:该系统可以发现、识别并且定位在频带1.0-18.0GHz内工作的敌人陆基或舰载雷达信号,并对其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信号参数。该系统高空最大侦测距离可以达到900公里,并能根据获取的雷达信号数据,分析敌方防空雷达网络轮廓、机场分布、火炮和导弹部队部署等关键信息。需要提醒的是,这是11年前的用于出口的性能参数,后来服役的高新8号,整套系统绝对只高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