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也会逐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巧,比如像穿鞋这样的小事。宝宝们也会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长大,教宝宝自己动手穿鞋是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宝宝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宝宝从仰赖成人的帮助,到能够照顾自己的食、衣、住、行等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踏出家庭保护网的第一步。
其实很多父母都习惯帮孩子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穿衣穿鞋、铺床叠被,其实这样反而会令孩子丧失练习的机会,在父母们“周到”的服务、“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父母,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是无原则地包办,将孩子感觉困难的问题一一代劳排除,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扮演者保姆和“拐杖”的角色,殊不知孩子一旦离开了这把“拐杖”,便寸步难行。
很多父母会不让自己的孩子动手穿鞋袜,觉得让孩子自己穿是件困难的事。其实爸妈教孩子穿鞋很简单,当你希望孩子做某个动作时,只要大人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孩子模仿他的动作就可以了
1.一般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家长就可以尝试训练他们自己动手练习穿鞋、穿袜了。此时孩子的四肢力量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2.孩子的学习方式是以“模仿”为主,2~3岁又是好奇心和好胜心特别强的年纪,往往在家长还没意识道自己行为的影响时,其实孩子已经开始准备模仿了。
3.家长在为孩子做示范的同时,就必须保持十二万分的耐心和仔细,让孩子能够将大人的动作逐步理解并储存在脑中,日后自然就会表现在他的行为上了。
4.刚开始时,大人可以帮助孩子把鞋大致穿上,只让他把脚后跟穿进去。如果他能穿得好,下次大人就只帮他穿一半,余下的部分让他自己穿。逐渐增加孩子自己穿的部分,最后全部让他自己完成。
具体来讲,教宝宝穿鞋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教孩子穿鞋,应先教会孩子如何区分左右脚。让孩子将鞋子放在自己的前方,告诉孩子如果看到两只鞋子合拢,中间会出现一个弧形的洞,那就表示方向正确;如果没有这个洞则表示放反了。
2.让孩子把双脚脚尖部分放进鞋子里。
3.再让孩子将脚跟提起;如果孩子穿的是球鞋,就让孩子用手指勾住的后帮的拉绳,用力往上提。
4.让孩子将鞋面上的搭袢粘好就完成了。
大多数年轻的父母对宝宝穿什么样的鞋这一问题不太重视,有的父母只想着把自己的小宝宝打扮的好看些,但如果给宝宝购买的鞋时硬底硬帮或塑料底的,这种鞋时不利于宝宝足部的发育和运动的
1.一双好的儿童鞋,应具备下列条件:鞋料柔软,有弹性;鞋底不滑,用拇指和食指可以使其弯曲;后跟要平,鞋帮和鞋底之间的缝线要一次完成,不出现结头;鞋前端要宽,趾应活动自如鞋后帮不要有特别的贴皮和多余的支撑物。
2.鞋要比脚长一些。幼儿鞋脚趾和鞋之间的活动距离应为1~12mm,孩子站起来时脚跟后应该有一根手指的空隙。还要注意鞋的宽窄要与孩子脚的肥瘦相适应。孩子的脚长得很快,鞋很容易小,最好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脚,以掌握孩子脚的生长速度。
3.如家里有地毯,孩子可以光着脚丫,或只穿袜子或拖鞋。孩子脚部受到的挤压少,有利于脚的生长。幼儿时期鞋不合适,是成年人脚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幼儿的脚很容易变形,也极易受到损害。所以家长应特别关注孩子的脚部健康。
4.宝宝的鞋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方便宝宝练习站立和行走;此外透气性也很重要,宝宝的新陈代谢快,脚流汗较多,如果鞋不透气,就很容易滋生细菌。
当然,在宝宝尚未走路前,是没有必要给宝宝穿鞋的,虽然有时他的小脚丫摸起来凉凉的,但是光着脚对他没什么影响即使当他能站立和行走后,光着脚对他也有很多好处
1.宝宝的脚底生来是平的,如果在站立和行走时有力地使用双脚,会逐渐使脚底略拱起来形成足弓,这有利于在行走缓解身体和大脑受到的震动,还能促进脚部和腿部肌肉的使用。
2.如果总是把脚裹在鞋子里,特别是鞋底过硬的鞋子,那就会使宝宝的脚底肌肉松弛,变成我们常说的扁平足。
3.宝宝在室内或者在室外安全的地方(如温暖的海滨沙滩上)光着脚行走,可以使脚底得到充分刺激,并促进全身的健康。
4.但如果室内温度低或地板比较凉,就有必要给宝宝穿鞋或者穿厚袜子了
参考书籍:
1.时尚育儿杂志主编,育儿专家指导-0-5岁智能开发,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7.
2.王一彪,朱薇薇主编,家庭育儿误区,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5.
3.吴婉芳主编,儿研所主任医师0-3岁育儿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6.
4.小郎官早教课题组著,2-2.5岁宝宝轻松教,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07.
5.赵学良主编,0-1岁科学育儿一天一页 彩色图解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