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后总是会检查出这样活那样的疾病,骨质疏松几乎是每个中老年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只是骨质疏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疾病呢?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骨质疏松疾病本身,而是临床上骨质疏松表现出的症状,接下来就说说关于骨质疏松的那些事情。
在了解骨质疏松疾病的临床表现之前,最好先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疾病本身,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发病。
其实导致骨质疏松疾病有两个直接的因素,一个是进入中年后身体内骨矿物质的减少,另一个原因是骨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骨矿的减少主要指的是骨头中的钙质和磷质在逐渐的减少,从而导致了骨密度的下降,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也属于慢性代谢性的一种疾病。
另外骨头的结构变化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运动量等多种因素,导致身体内关节交叉的地方出现了变化。简单点说就是维系关节交叉的物质开始逐渐的减少,从而出现了关节不牢固的问题发生。
原来骨质疏松疾病是这样形成的,只是如何才能提早的发现它的存在呢?这就得需要提前知道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了?
1、疼痛
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腰背疼痛,而且疼痛的感觉会随着病情的增重逐渐的变大,另外还会有腿疼的毛病。严重的时候咳嗽、弯腰都会加重疼痛感。
2、骨折
通常骨质疏松的人很容易出现骨折的症状,可以说骨折是该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状,可能轻微的摔跤都会导致病人骨折。最好的方法是提前的预防,可以适量的补充钙剂。
3、驼背
可能是疼痛导致的后遗症,骨质疏松的病人开始出现驼背和伸长缩短的情况,主要是病人的脊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出现了脊椎变形的情况。
4、呼吸变差
不及时控制骨质疏松的话,病人后期会出现呼吸功能下降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胸闷和气短,严重的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追其原因主要是病人的胸部和腰椎受到了压缩引起的。
虽然很多中老年人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骨质疏松的问题,但是合理的补充钙和适量的运动是可以避免病情严重的。可以选择容易吸收的钙剂药品,另外多吃一些含有钙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骨头汤等,通过日常的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