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时,千万别着急去哄,不然就惯坏他了,以后只会用哭闹来让你妥协。而是应该让宝宝先自己哭一会儿,等宝宝哭的没有力气了,自然就不哭了,这种观点你是否也听说过?
这种育儿方法来自国外,被称为“哭声免疫法”。让人不解的是,宝妈群里特别推崇这种育儿方法,据说挺管用的。我想说的是,你的“狠心”正在伤害自己的宝宝,而你却不知道。
如果我告诉你,长时间的哭泣,会引起大脑损伤,你还会这样做吗?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医生皮尼罗普·林奇在其书中表示:如果婴儿长时间哭泣,大脑就会受到损伤。
专家玛戈特-桑德兰也表示:婴儿因感到不舒服而啼哭时,体内的压力水平就会身高,而且这种较高的压力水平,如果长时间持续的话,就会引起脑细胞死亡。所以,经常性长时间啼哭,会导致婴儿在今后的生活总出现神经官能症和情绪紊乱。
那么,究竟哭泣多长时间,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大约20分钟!
婴儿哭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或者是因为感到身体不适。据研究表明,若只是Wie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哭闹,即使时间稍微长一些,也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未满6个月的宝宝,尽量不要任其哭闹而置之不理。因为这么大的宝宝,还不太具备仅仅是为了吸引父母注意力,而长时间哭闹的能力,他们之所以长时间哭闹,肯定是有别的原因。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6个月以后的宝宝,就不用关注了,只是在此之前,一定要特别引起注意。
婴儿哭闹的3种常见原因
1、有心理需求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会有心理需求。比如妈妈抱着的时候,就比较安静,陌生人抱的时候,就会浑身不自在。还有,就是在睡觉之前,有些宝宝总是闹觉,其实是想寻求妈妈的安慰,需要一种安全感。
2、有生理需求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宝宝饿了、渴了、热了、冷了、尿裤子了、长湿疹了、被蚊子咬了等等,这些外在因素,造成了宝宝身体上的不舒服,需要妈妈帮着自己解决,这时宝宝会用哭闹来向妈妈求助。
3、生病不舒服
宝宝在生病不舒服的时候,也会长时间哭闹。比如感冒、发烧、咳嗽、肚子疼等等,此时哭闹的声音跟平时略有不同,声音比较尖锐、短促,并且伴随握拳蹬腿、烦躁不安的症状。这个时候,妈妈要仔细观察,确定宝宝哪里不舒服,如果找不到原因,一定要去医院。
婴儿哭闹的5种应对方法
1、学会观察判断
有人说,妈妈和宝宝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觉得确实有这种感觉。只要平时宝宝是自己带,妈妈很快就能解读宝宝哭闹的信号,当然,这也需要妈妈平时细心的观察。当你能快速判断出宝宝哭闹原因时,你就能摆正自己的态度,培养宝宝自我慰藉的能力。
2、声音安慰
你有没有发现,当宝宝哭闹时,你在远处回应一声,宝宝就好像听懂一样,能短暂停止哭闹。所以,当宝宝只是单纯寻求心理安慰时,你可以给宝宝说几句安慰的话,比如“宝宝想妈妈了吧”、“妈妈听到了,不哭了”、“妈妈在呢,乖宝宝”,这样可以提升宝宝的承受底线。
3、依恋物安慰
妈妈可以提前培养宝宝的依恋物,最好是一个毛绒玩具,或者是宝宝最喜欢的一个玩具。当妈妈不在身边时,宝宝对人的依赖,会转化为对物的依赖。这样的话,如果妈妈暂时不在身边,宝宝看到自己的依恋物,就能起到暂时性的安慰作用。
4、抱在怀里安慰
当你发现宝宝哭闹起来没完时,可以尝试把宝宝抱起来,抱在怀里来回走动。一是让宝宝感受妈妈的体温、味道、声音,二是让宝宝能在妈妈的安抚下,尽快地睡去。因为宝宝哭了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很累,这时候需要充足的休息,等宝宝睡一觉醒来,可能就会恢复好情绪。
5、舒适性安慰
当宝宝哭闹时,也许是因为躺着不舒服了,或者坐着不舒服了。这时,妈妈可以改变下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侧身一会儿,或者放到小车里,总之就是改变宝宝原来的状态,让宝宝更加舒服一些。或许宝宝玩耍一会,被其它东西吸引后,就不再哭闹了。
宝宝哭闹分很多种情况,千万不能一蹴而就,一个办法用到底。更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的哭,别说是宝宝了,就是大人持续哭20分钟,都会哭的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