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非常大的战役——夷陵之战。这个夷陵之战,是不是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就 在开始打仗之前也是完全的看不出来的。而真正的关系着蜀国命运的战役就是汉中之战,所以呢刘备就是从心里面就想着夷陵之战是与二弟复仇和夺回荆州的战役,根本算没有重视对手。那么在战争当中,刘备为什么没带着手下的诸葛亮、司马懿、赵云、魏延、马超这些的大将一同参战?
而在进行汉中争夺的战争的时候,前面说的这几个人基本上都出战了,诸葛亮就是在后方操控着粮草,张飞和马超是在一路的,负责切断曹军的后路。黄忠、赵云是一路,后来在汉水附近与曹军对峙。而当在汉中之战达到了非常难的地步的时候,全国的人民也是跟着战争了起来,为国家效力。所以,汉中的争夺战才是蜀汉命运的之战。
到了后来的时候,曹丕称帝之后,刘备就是以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的名义从而发动了夷陵之战,而且在战争发动前的时候,刘备也是经过了充分的考虑的。这个时候的曹魏的帝王是曹丕,东吴的帝王是孙权,而当时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已经死了,而在刘备的眼中,天下当中他最害怕的人就是曹操,但是如今的曹操已经死了,曹丕、孙权这两个君主在他的眼里面是根本不值的一提的。所以刘备这才放心地发动了夷陵之战。而当时的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的时候,他当时就占领了整个的益州和汉中的地区,所以呢在布置人员的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调整,所以这才有了新的人员调配。
而刘备当时出战的时候就是要带领着一个军师,哪个军师是刘巴。然而这个刘巴的人品到底怎么样,可以靠得住吗?诸葛亮曾经对刘巴有过这样的评价: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在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刘巴担任这个任务还是非常的合适,至少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有的朋友就会问了,那么为什么不带伤诸葛亮呢?其实呢在当时,诸葛亮也是参与了。诸葛亮与刘备每一场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刘备在前线指挥战争而诸葛亮就在后方操控着粮草。
假如成都争夺的战争,汉中争夺的战争,而现在的这个夷陵之站也就是这样,所以说呢,不能说是诸葛亮没有参与,只是我们很多人的眼睛里面,诸葛亮是应该出现在刘备的身边,两个人一起在前线作战才对。我们在说一下赵云,刘备当时为什么不带上赵云的呢?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于赵云根本的不支持这一场的战争。刘备当时在决定讨伐吴国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赵云力谏刘备说:曹丕篡汉称帝,是国贼。应该先征讨曹丕,魏国投降,则吴国自然俯首称臣。怎么能够舍本逐末,东向伐吴呢?
而这个时候的刘备也是非常的不高兴,但是赵云这个人毕竟也是自己的一员心腹大将,不带着他去参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呢赵钰就被刘备安排到了去管理江州,而江州的位置也是位于吴国蜀国的边界,作为后援。而当时的刘备仅仅只是这样对待赵云吗?这并不是这样的,而且和赵云可以享受相同待遇的还是有黄权,黄权也是同样的不支持刘备伐吴,黄权对刘备说:吴兵悍战,现如今顺江而下,水路易进难退。请让末将为先锋,为您开路。刘备不从,但是也没有放弃黄权,而是让黄权督领江北驻军,北上防范曹军去了。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刘备这个人在用将的方面,只是用听从自己话的将军,不听话的都调去从事配合,这个算是刘备刚愎自用,不看重敌军的表现。不过刘备用赵云镇守这江洲歪打正着,而到了后期之后赵云也是带领着大军支援刘备,就他他的一命。
我们在说一下魏延,刘备为什么不考虑着要把魏延给带上呢?而当刘备在当时拿下了汉中的时候,关于汉中太守的这个职位,这两个人也是完全的可以考虑。一个就是张飞,另一个就是魏延。当时的刘备考虑到了张飞的性格是非常的暴躁,还总是鞭打下人,所以采用了考虑事情更为慎重的猛将魏延,而当时的张飞去了巴西郡之后,随后的刘备就发动了夷陵之战。
我们看一下总体的原因,马超曾经的部队都是命丧在了关中地区和汉中地区,而当他在投靠了刘备之后,他就一直非常的小心翼翼,不敢发展和扩大自己的实力,就怕当时的刘备怀疑自己的势力变大,而且刘备也是故意让马超作坐冷板凳的意图。所以呢夷陵之战刘备并没有带上马超还是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马超在汉中之战过后,马氏家族当时就命丧在着曹魏的手里,而他自己就屈身在了刘备的手下。
在小编看来,在当时的夷陵之战开打之前,刘备只是考虑的想打一场局部的战争,夺回失去的荆州就行了,诸葛亮当时的任务就是监管着后方的粮草,赵云因为反对刘备伐吴而被刘备安排到江州负责接应,而魏延就是要在汉中防止着曹军的介入,马超是因为被刘备怀疑很身体不好所以没参战,如果当时的刘备带了这些的人,刘备绝对不会失败,对于这一点,小编认为是这样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中华五千年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多多交流,我们下期再会。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