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仅三天,先是“红孩儿”又变“小黄人”,咋回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70
导读

诊断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据哈工大附属黑龙江省医院儿科副主任汪琪介绍,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血管内的红细胞过多,宝宝出生后表现为口唇暗红、面红耳赤等多血质貌,全身皮肤也都…

家住县城的章女士春节前, 顺利生了个小宝宝,孩子皮肤红润,面红耳赤,不哭不闹,同病房的妈妈们都叫他"红孩儿"。"红孩儿"生后第3天皮肤黄疸加重,妈妈们又称他为"小黄人"。在当地医院测定,经皮胆红素明显增高,章女士抱着宝宝来到哈工大附属黑龙江省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诊治。医生检查发现"小黄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总胆红素显著增高( 700umol/L以上),头部核磁共振有缺血性改变。诊断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立即给予蓝光照射、换血疗法、静滴白蛋白和营养神经等药物。

"小黄人"住院第2天血总胆红素降至接近正常,住院第5天"小黄人"的皮肤变成正常的浅黄色。农历腊月三十,章女士抱着宝宝回家过年啦。

据哈工大附属黑龙江省医院儿科副主任汪琪介绍,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血管内的红细胞过多,宝宝出生后表现为口唇暗红、面红耳赤等多血质貌,全身皮肤也都红润,人们称为"红孩儿"。新生儿期的红细胞增多症常伴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血红素转化为胆红素增多,进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宝宝皮肤黄疸加重,人们又称为"小黄人",重者还有可能罹患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常聚堆流动,使血液黏滞度增高,又称为高粘滞血症。后者可使多脏器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如脑损伤、心肌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汪琪主任医师提醒,新生儿出生后皮肤颜色变化较多,无论是"红孩儿"还是"小黄人",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诊治。

"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