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地讲,文化即指受到某群体广泛认知,并形成群体思想与行为系统的精神与物质内容,“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以创新的方式(主要以美术、文学、音乐等艺术方式)对原有内容进行再解读与创造”。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明明出去旅游之前,想好了要给家人买一些旅游纪念品回来的,尤其是孩子,一定要带旅游纪念品的,等到了景区才发现,真正称得上当地特色的东西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东西明明感觉家门口就有卖的。
比如去到一些山区、庙宇类的景点,门前大多是木质的玩具,像是桃木剑、木质手工艺品,各类手串、仿玉石手镯,大多也属粗制滥造。尤其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明是富有云南特色的小背包,你却在北方的各大景点频频见到。
能表明我来的是哪个景区,通常会直接写明某某景区,或者某某地特产的。总不能我来一趟,回去送人,人家连我去的是哪里都不知道吧。
一定要方便携带,很多东西尤其是液体基本带不上飞机。有一次看到了很好的蜂蜜,但就是因为没办法上飞机,托运很麻烦,就放弃了。所以基本上方便携带,小包装,容易拿走也容易打包送出的,我才会考虑在景区购买。
反正我出去是很少买纪念品的,因为我家距离中国南三条批发市场不足500米,讲真,我觉得全国旅游景点的小玩意儿都可以在南三条买得到,你说我为什么要花那个冤枉钱。
于是不少网友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全中国旅游景点都卖一样的东西?为什么呢?
限量款,非此景区你买不到的那种,我一定会购买,好不容易来一趟是不是,再说来都来了,就买一点呗。这就是女人典型的限量款心态。
通过这些年旅行的一些观察,我发现各个景点沿街商铺的实际经营者都是一些小商贩,他们没有能力去开发具有高品质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大多也就是从批发市场里批发来一些小商品(这里不乏从义乌、南三条进的货)进行售卖。加上这个景点店铺的租金比较高,所以小商贩们也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因此你很难买到高品质的纪念品。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在旅游地购买的具有旅游地地域文化特色和纪念意义的实物商品,主要包括仿制品、复制品、工艺品、音像制品、字画等。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都体现了旅游风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保存了旅游者对一次愉快旅游经历的纪念,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资金支持,缺少专业的商业运作来提升本地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其实这个市场是很大的,游客们也有这个需求,我们应当像重视土特产一样重视纪念品的开发。
别的不说,就说故宫的文创产品,那是何等的受欢迎。这让我想起在石家庄古城正定荣国府里游览时遇到的一件事。
当时正是海棠花开,游客如织,人们都忙着拍花,根本注意不到藏在角落里的一个旅游纪念品专卖店。但是我爱人看到了,她刚进去一会儿就兴冲冲的跑出来跟我说,一定要去买一件孙悟空的泥塑,太精致了。
就是这件已经被我挂在屋里的孙悟空泥塑,售价135元,我爱人觉得相对于它的做工和精巧程度来说是超值的,一定要买下。然后还有规格比这个小一些的赵云啊等等的人物纪念品,才几十块钱。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很有好好打造的必要,并且在荣国府这样一个地方,做一些《红楼梦》人物相关的文创品特别有意义,也一定有前景。
旅行中,我们看到许多的旅游景点都有纪念品商店, 所卖的如手串、佛珠、牛角梳、小包等等,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拉萨都有在卖,这些商品,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旅游纪念品,顶多只能算是“小商品”,他们大多从类似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直接进货去卖。
目前随着政府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景区的特色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