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争端就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绕不过去的死结。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印巴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数次交兵,而且还爆发过大规模战争。2019年,巴基斯坦空军甚至还打下了入境的印军战机,活捉了印军飞行员,大战一触即发。事后局势虽有所缓和,但印度却并不服输,仍在不断在边境制造事端。
由于巴基斯坦国内经济比较落后,被称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印度则通过在边境不断挑起冲突,企图让巴基斯坦持续加大战争开销,在巴国内如雪的经济上再加上寒霜,这无疑是落井下石。据媒体2月10日报道,印度炮兵突然在边境发动攻击,扬言要一雪前耻。随即,巴基斯坦军队进行了反击,双方爆发了激烈的炮战。据悉,巴勒斯坦军队击毁了印军哨所,打死了3人,其中还包括一名印军少校。巴方指责印度军队违反停火协议,无端发动炮击,并造成巴控克什米尔一侧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10多名平民伤亡。那么,印巴双方冲突为什么经常使用炮击的形式,而不是使用导弹呢?
众所周知,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多是以炮击的形式进行,而很少使用导弹进行打击。至于原因,主要是因为炮击可以在表明自己态度的前提下,避免事态升级。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几乎每次都是在印度炮击后,才会对其挑衅行为进行反击的。如果用轻武器,力度显然不够,但若用导弹力度又太大,而且一枚导弹少则十几万美元,多则几十上百万美元,全用导弹的话成本太高,巴基斯坦很难承受这种消耗。此外,用导弹还可能会导致冲突升级,引发全面战争。可见,炮击既能表明己方态度,又有一定威慑力,也不会因造成太大杀伤而激怒对方,最重要的是炮弹便宜,还算能消耗得起。
而对于印度来说,其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起炮击,目的在于持续消耗其国力。其实,印度非常清楚,克什米尔地区情况复杂,作战环境也特别恶劣,要想将对方彻底打败并占领该地区,除非发动大规模战争。要知道印度当年夺回锡雅琴冰川就死伤上万人,要彻底拿下克什米尔付出的代价那就更大了,更何况一旦冲突升级,巴基斯坦势必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击。因此,印度希望通过不断的炮火袭扰,持续削弱巴基斯坦的经济实力,进而迫使其不战而退。人们不免要问,克什米尔地区多以山地和沙漠围住,可以说是南亚最穷的地方。但是,两国为何不惜堵上国运也要争夺?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克什米尔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克什米尔正好处于难以大陆的门户位置,是联军中亚、南亚和中东的交通要道。从印度历史来看,对于从北方入侵的势力几乎毫无招架之力,每次都能都被征服。所以,对于印度来说,克什米尔就是其最后的屏障,而且印度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就必须控制这个地区,然后才能向阿富汗和中东等方向投射力量。而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印度河的主要干流都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工业,都离不开印度河的滋养,说得严重一点,克什米尔地区关系着巴基斯坦的生死存亡。所以,巴基斯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己方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甚至不惜堵上国运,数次与印度爆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