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_最危险地带的“生命守望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46
导读

和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的其他医护人员一样,为了节约防护服,她不敢多进食,不敢喝水,每天护理查房后主动增排自己班次,一个班次下来汗如雨下,衣服浸湿,脸上被防护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记,身上多处出现皮疹,体重减…

主动请缨 天使也是英雄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逐渐蔓延。淮安四院作为淮安市传染病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闻风而动,未雨绸缪,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我请求参战!”在得知院里准备组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梯队后,王红第一个报名,在请战书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此时临近春节,王红的大孩子放寒假需要辅导功课,小孩子才一岁多正需照顾,老母亲又刚做过肠癌手术不久,更需要悉心照料。但是,面对疫情,作为奋斗在传染病诊疗护理一线近20年的“老兵”,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请战。

光荣勋章 战斗从未停歇

农历腊月二十九,王红作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第一梯队护理组带头人走进了隔离病房,并被院党委任命为医疗救治梯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从这一天起,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面罩,王红和她的“战友”开始了与病毒艰难而漫长的斗争。

△王红在病房照护患者

在这个与病魔抗争的战场,虽然经常听见的是病痛的呻吟声、沉重的喘息声、各种仪器的报警声,但强烈的责任感让她更加用心的去照顾每一位患者,并从死神的魔掌下挽救他们。工作中,她不仅要承担患者日常的治疗和护理,由于没有护工,还主动承担患者日用品必需品的采买、协助病人进食、观察痰液和大小便的性状,帮助病人清理分泌物、翻身拍背。有的患者出现心理波动,她还主动多次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

有一对留观的父女,孩子才5岁,看到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吓坏了,不住的哭叫着,王红看到之后,不由自主把孩子抱了起来,并且安慰她,说不要怕,叔叔阿姨都在这保护你,你会好起来的,过了一会儿,孩子就好多了。还有一个是12岁的女孩子,因为要隔离,只有一个人留在病房,进来的时候非常害怕,每天王红都会到她的病房安慰她,鼓励她,尽量多陪伴她。

和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的其他医护人员一样,为了节约防护服,她不敢多进食,不敢喝水,每天护理查房后主动增排自己班次,一个班次下来汗如雨下,衣服浸湿,脸上被防护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记,身上多处出现皮疹,体重减了近10斤……她自豪地说,印记、皮疹都是“光荣的勋章”。

医者仁心 随时准备上场

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王红坚持每天每一个到班,往往是最晚下班的那一位,平均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正常吃过一次饭,从隔离病房退出的时候体重下降了近10斤。由于长时间劳累,得不到充分休息,她的眼睛结膜充血、红肿。有时候忙到深夜才回到驻地,匆匆吃几口馒头充饥。年初五一大早,王红的先生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在家包饺子,准备中午的时候递给她,她却说晚上吧,中午太忙,没时间吃。晚上,王红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到住处,吃到先生和儿子包的爱心饺子,饺子由于摆放时间有点长,都沾在了一起,但是她心里还是暖暖的。

除夕之夜,王红和战友、病人一起度过。新年的钟声敲响,她通过视频给家人送去了新年祝福。看到一岁多的小儿子说想她了,看到大病初愈的老母亲帮她照看孩子,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结束通话,在宿舍走廊的拐角低泣起来。同在第一梯队的淮安四院医生冯伟广看到了这一幕,在当天日记中如此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她(王红)更不会退缩,抗击禽流感、甲流感,她哪一次不是冲在第一线……我想起电影《黄花塘往事》中的小林护士,‘红医精神’(在王红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正是在王红的感染下,第一梯队全体护理人员个个都是坚强的战士,再苦再累也没有一个人退缩。2月7日,带着治愈2名患者的出色成绩,第一梯队医护人员走出了坚守整整半个月的隔离病房——在淮安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最危险的地带,王红和她的战友用最决绝的态度、最坚强的毅力、最卓越的技艺交出了闪光的答卷,诠释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守望。而她走出隔离病房后的第一句话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再回来前线的!”

编辑: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齐心抗疫

与你同在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