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影||紫禁城的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87
导读

故宫现在开放的两个花园中,慈宁宫花园曾是供慈宁宫区的太后太妃们游玩的,因此花园整个修整得比较平整,在花园正中修有一方形水池,池上建造一石桥,桥上建有四面开门的临溪亭。 但是今天斗坛的真容只能在老…

紫 禁 城 的 水

提到水,或许人们第一印象里是江南水乡。而紫禁城,红墙金瓦,白玉栏杆,似乎和水都挨不上边。紫禁城里的水是隐形的,也不会发出多少声响,很难引起你的注意。

没错,在红墙黄瓦的视觉冲击下,人们都会向上看,很少会去注意到脚下的水。

但是有了水,这一方宫城便不再是冷冰冰的巍峨宫殿,而是有人生活过的地方。

筒 子 河

筒子河是紫禁城的护城河,围绕一圈全长3.5千米,水面宽52米,水深4米,从北海引水,汇入前门的菖蒲河。

在古代这里每到了秋天,就要设下关卡,铺上网子,派专人把水里的泥沙杂质捞出来,等到冬天结冰,筒子河的冰要作为最高档的可食用冰,在来年夏天供帝王臣工们食用。

筒子河最漂亮的地方大概是西北、东北两座角楼的拐角处,两边宽阔的水域延伸出去,角楼倒影在水面上,形成非常开阔的视线,尤其是朝阳初升或夕阳西下,阳光笼罩在角楼上,形成一道剪影,水面波光粼粼,是这座城出镜率最高的地方。

当然也是很多婚纱照的取景地。

金 水 河

护城河通向城内的引水口

宫城内外有两条金水河,天安门外的叫外金水河,紫禁城里的叫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西北角进,东南角出,在太和门前形成一个弓形。在中轴线上架设着五座拱桥,代表着君王射向人间的仁义礼智信五支箭。

当然在城内蜿蜒而过的内金水河最实际的作用还是及时有效地排水。这一精巧的排水系统在夏天屡屡被媒体报道。

毋庸置疑,金水河是紫禁城建筑语言中“柔和”的代表,从金水河延伸的视角看向午门,午门刚硬的线条和金水河弯曲的线条融合,成为故宫最为经典的视觉符号之一。

临 溪 亭

故宫现在开放的两个花园中,慈宁宫花园曾是供慈宁宫区的太后太妃们游玩的,因此花园整个修整得比较平整,在花园正中修有一方形水池,池上建造一石桥,桥上建有四面开门的临溪亭。

水池为人工修葺,底部铺有汉白玉石板,水中养锦鲤、荷花,到了夏天时太后太妃们会到亭中赏花赏鱼,粼粼波光中,也能享受一番水池带来的无上清凉。

澄 瑞 亭

御花园也有两个方池子,水从外面筒子河引入。西边的池子上的亭子为澄瑞亭,东边的为浮碧亭。池中同样养鱼养花,供后妃和皇帝欣赏。但是澄瑞亭曾经还被雍正皇帝设为斗坛,是皇家建筑中的七座斗坛之一,用来拜斗母,希望自己元神精神焕发,趋福避灾。

澄瑞亭斗坛旧照

(图源自《紫禁城杂志》)

但是今天斗坛的真容只能在老照片里看到,但是在澄瑞亭畔有一棵非常漂亮的杏花,每当春天杏花开时,花飘落在水面上,又是故宫绝美的一景。

太 平 缸

紫禁城最不起眼的文物大概就是这些摆在宫殿前的大缸。这些或鎏金或素颜的铜缸、铁缸原本是用来防火的,里面装上水,冬天的时候还会在缸底生火防止水面结冰。这些太平缸在防火中实际上没有起过太大的作用,但是每当下过雨之后,缸中积水,却也另成一种风景。

水中有日月交融

为什么紫禁城的水这么少?

实际上从元朝开始的宫苑规划,有一步就是把宫和苑分开,宫殿部分是用来办公和起居的,休闲生活则选择放在苑内。紫禁城以西就是一大片水域,元朝曾经称这里为太液池,明朝建皇城的时候,加修了南海,和原本有的北海、中海区域,一起构成紧邻紫禁城的西苑水系。

“宫与苑”卫星图

(图源自Google Map)

如果把旁边的南海、中海、北海连在一起看,会发现明清的紫禁城也没有那么缺水,毕竟三海加在一起的水域面积大约是83万平方米,比大明宫太液池17万平方米的大小还是要大上许多的。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只是今日宫苑分离,我们很难将旁边的北海公园和故宫联系在一起。下次进宫,不妨低下头,看看留在紫禁城里的动人水色。

文字:胭脂刀

摄影:柳叶氘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