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廓尔喀雇佣兵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的外籍雇佣兵,他们以忠勇且善于近身战而出名,一把廓尔喀弯刀就是他们力量的象征。不过近年来廓尔喀雇佣兵似乎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了,他们的雇主想甩掉这个包袱的想法也越来越重,更重要的是,多次的实战证明廓尔喀雇佣兵并非外界宣传的那样神勇。
廓尔喀雇佣兵(图片源于地图帝文章)
廓尔喀雇佣兵的由来
廓尔喀是尼泊尔的一个小村,大约200年前,3万携带先进装备的英军入侵尼泊尔,他们同1.2万地方军展开战斗,经过2年英军仍然无法取得胜利,双方恢复和平,不过英军认识到当地人在山地战中的优点,于是想方设法获取了在当地招募雇佣兵的权力,开始了廓尔喀的雇佣兵之路,也就是说廓尔喀雇佣兵并不是只有廓尔喀村子里的人,而是尼泊尔各地的人,他们汇聚到这个地方应征入伍。
尼泊尔位于青藏高原南麓
实际上廓尔喀雇佣兵并非英军的唯一雇佣兵兵源,大量的印度人也同样参与其中,只不过廓尔喀是战斗力和忠实程度较高的那一类,往往单独组建战斗营。这些雇佣兵随着英军的征服世界之路,脚步遍及世界各地。
不仅如此,这些雇佣兵经过英国的思想教育,逐渐产生一种等级思想,觉得自己身份更加高贵,其他国家的小民天生就低人一等,只有英国人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这种心态让他们在作战时毫不手软,可以说他们战斗力强悍,跟英国人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女王接近廓尔喀雇佣兵
与我国多次交手,从没取胜
早在清王朝乾隆时期,廓尔喀(当时为廓尔喀王国)人就举兵入侵大清朝,因为地形条件等限制,入侵的军队只有约3000人,要知道当时清军在藏区驻军才500人,另有当地招募的藏兵1600人,台站兵(具体为什么兵种有待考察)1300人。
为了解决边境危机,清军紧急从四川等地抽调4000名军士奔赴藏区作战,但是在这批军队抵达之前,当地已经私底下同廓尔喀人达成协议,每年供奉300锭元宝给他们,这批川兵白跑一趟。没成想2年后廓尔喀人以元宝未足额供奉为由再次起兵r入侵。
廓尔喀雇佣兵
这次廓尔喀军队一路攻城拔寨,逼得当地官员四散逃命,紧急时刻又是4000川兵入藏作战,经过几个月的交战总算稳定了战况,次年开始全面反攻,到下半年时已经深入敌国腹地近200公里,廓尔喀军队只好收缩兵力龟缩起来。因为国力消耗巨大,且川兵征战一年有余死伤严重,川兵们奉旨议和,此战之后廓尔喀王国老老实实再也不敢妄动。
第二次与我国军人交手是朝鲜战争。作为联合国军的一员,英军出兵的规模一点也不小,甚至出动了最先进的坦克部队,当然也包括廓尔喀雇佣兵。
廓尔喀雇佣兵砍杀训练
原本山地作战是廓尔喀的拿手好戏,朝鲜半岛的地形也适合他们发挥战斗力,然而在更强的志愿军面前,廓尔喀雇佣兵连发挥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随着大军一路溃败。
第二次和我军交手是对印自卫反击战,这场战斗的战场同样是廓尔喀雇佣兵擅长的地形,他们作为印军的佣兵参与战斗,而我军多是缺少高原作战经验,在各种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些“最强雇佣兵”的作战表现毫无亮点。
在印军中服役的雇佣兵
雇主的累赘
廓尔喀人目前最大的雇主是印军,其次是英军。英军以年薪8500美元的酬劳从当地招募青壮年男子入伍。英军付出的年薪比起本国士兵来说简直太便宜了,大量招募雇佣兵简直就是一个节省军费的好方法。
英军的雇佣兵大多用于执行海外作战任务,总是出入于危险的战区,更像是英军的炮灰部队,两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0万廓尔喀雇佣兵参战,其中4.5万人战死,另有大量损伤,这种死伤近一半的损失比例,很难让人相信英军真正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然而用命维护雇佣兵的尊严,是这些人唯一的出路。
二战中的廓尔喀雇佣兵
目前廓尔喀雇佣兵的薪资水平已经水涨船高,除了雇佣成体提升,在英、印两国都有大量的后勤工作需要开销,英国有大约2.5万名退伍廓尔喀老兵定居,每年需要花费一亿多美元用于他们的生活养老;印度的数量更大,大约有12万(包括战死士兵的家属),虽然生活水平更低一些,但是每年仍然需要2亿多美元的开支。
所以说雇佣廓尔喀佣兵一时爽,但是长期使用成本并不低,况且他们在和世界顶级队伍交手的时候并没有优势,日常里只能欺负弱小的军队,不如直接招募本国士兵来得方便,还能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目前最强的雇佣兵组织是黑水公司
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尼泊尔不再鼓励青壮年参与雇佣兵,而英军的雇佣兵招募也越来越低,只有印军因为边境问题,不得不维持数量较大的雇佣兵,谁让本土军人战斗力那么差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