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妈
女性在当妈之后,最怕的估计就是孩子哭闹了,尤其是小月龄的宝宝,不会说话,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哭。其实,只要孩子身体感觉舒服,精神上也能得到满足,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哭闹的。所以说,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先别慌,搞清楚孩子哭的原因,是饿了、尿了、病了还是怎么了。如果妈妈能找到孩子哭的原因,宝宝分分钟就能安静下来。
1. 正常的啼哭
有时候孩子需要运动的时候,也是要哭一会儿的。这个时候,孩子哭得声音会很亮,但是没有眼泪,哭声也是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而且孩子每次哭的时间都不长,一天能哭好几次。可是孩子在进食、睡觉、玩耍的时候都很好。这种啼哭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孩子通过啼哭能加大肺部的活动量,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哭还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和吸收能力。
如果孩子是这样哭的话,那妈妈不用太过担心,可以轻轻触摸孩子,逗孩子玩,孩子很快就能停止啼哭。
2. 情感依赖性啼哭
如果是爸爸妈妈或者是孩子其他亲近的人离开,要么是孩子喜欢的玩具被拿走,孩子也会哭。一般这个时候孩子的哭声很亮,声泪俱下,而且孩子还会表现出痛心的的表情。随后哭声越来越小,孩子也会变得无精打采。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亲近的人多抱抱孩子,安慰一下孩子。
3. 饥饿时的啼哭
很多家人认为,孩子一哭就是饿了,确实孩子在饿的时候会哭。除了哭之外,孩子还会主动把头转向妈妈的怀里,寻找R头。如果你用手指试探孩子的嘴巴,孩子的舌头会伸出来做吮吸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给孩子吃点奶 或者其他食物,孩子就能马上停止哭闹。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孩子,在孩子哭的时候,家人可以把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换个环境,如果孩子不哭了,这说明不是饥饿导致的哭。
4. 口渴时啼哭
如果孩子哭的时候表现的很烦躁,而且会是不是的用舌头舔嘴唇,同时嘴唇也发干。这就表示孩子有些口渴了,家长赶紧给孩子补充点水分。
5. 吃的太多而啼哭
如果孩子在吃完奶之后发出尖锐的哭声,同时还会乱蹬两条小腿,这就可能是孩子吃的太饱了。而妈妈这个时候要是抱起孩子,孩子会哭的更厉害,甚至会吐奶。其实这个时候妈妈不用抱孩子,让孩子哭一会儿,反而有助于消化。
6. 因不舒服而啼哭
像遇到突然的冷或热的刺激,抱被裹得太紧、尿了拉了、被蚊虫叮咬了等,孩子都会啼哭。这种哭声一般在开始会很大,慢慢会变小,而且全身都躁动不安。妈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是尿了,赶紧更换尿布(纸尿裤),适当的给孩子增减衣物等等。
7. 生病时啼哭
如果孩子的哭声比平时要尖锐而凄厉,或者是有握拳、蹬腿、烦躁不安的情况,而且妈妈怎么安抚都不起作用,持续哭闹15分钟以上,这就可能是孩子生病了。爸爸妈妈自己不能判断的话,最好带去医院检查。
8. 困倦时啼哭
一般这种啼哭多发生在人多、噪杂的环境中,孩子的哭声比较低,而且双目是时睁时闭,哭声也是断断续续。这个时候,妈妈最好带孩子去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很快就会停止哭闹,并且安然入睡。
淘妈说:孩子哭了不一定就是饿了,妈妈也不要紧张。先去寻找孩子哭的原因,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安抚孩子。只有你够了解孩子,带娃才能更轻松一些。你家娃会经常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