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逼我戒掉游戏,却毁了我一辈子”比游戏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无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59
导读

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在游戏里经历了什么?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只从行为表面去纠正,只能像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一样,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也断送了十几年…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已经管不了他了。”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很多因为孩子沉迷游戏而心力交瘁的家长。

在这些家长的描述中,能够看到他们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的背后,有着让他们无比焦虑的共性难题:

因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

沉迷游戏无心学习、最终休学在家

沉迷在游戏世界,没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

因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

沉迷游戏无心学习、最终休学在家

沉迷在游戏世界,没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

这些家长非常焦虑,他们总是问:我该怎么办,我放任他打吗?不管吗?这样孩子就毁掉了啊。

于是他们会去控制孩子,甚至打骂孩子。

但是从接触的这么多案例来看,这些方式基本不管用,孩子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沉迷游戏,对抗父母。

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是为什么?

01

家长对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一无所知

接触过一个案例。

这个家长说他的孩子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听话懂事,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在孩子上高一的那一年,孩子开始瞒着父母接触游戏。

为了支付高昂的游戏装备,竟然偷偷用妈妈的手机支付了将近一万元。

等到妈妈发现时,孩子沉迷游戏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这位家长将一切原因都归咎于游戏,不仅没收了孩子的电脑、手机等一切电子设备,就连家里的网都断了,下决心再也不让孩子有接触游戏的机会。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可能就告一段落,但是这个孩子却再也没有和妈妈讲过一句话,放学后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成绩也是直线下降。

不管这个妈妈如何的苦口婆心还是哭闹打骂,对他都是毫无用处。

听完她的描述,我问她:您知道他为什么打游戏吗?

她说:这还能有什么为什么?不就是自甘堕落,不愿意学习吗?

对于游戏,很多家长认为是精神鸦片,荼毒孩子的意志,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如这位家长一般,认为游戏毁了孩子一生。

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在游戏里经历了什么?

他们真正在游戏里想要获取的,又到底是什么?

经过了解后发现:

这个孩子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性格很内向,所以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存在感极低的人。

在家里,父母都是很严厉,并且对孩子要求极高的人。

平常孩子把试卷拿回来签字,无论考的有多好,父母都很少有正向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不断的被忽视、被打压,本来不玩游戏的他,在一次成功的团战中,得到了队友的称赞和认可。

就此,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疯狂充值买装备的背后,不仅仅是为了战斗力的加持,更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让自己从被忽视的小人物,活成万人瞩目的那一束光亮。

你看,孩子沉迷游戏表面看起来让父母觉得堕落,感到焦虑,但细究原因,我们却忽视了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无助和失落。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又有多少是从迷茫无助开始,经历了失败、责骂,怀疑自己,最终自暴自弃依靠游戏来找寻自己丢失的东西?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只从行为表面去纠正,只能像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一样,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也断送了十几年的亲子关系。

02

中国的父母太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和人的身体发育一样,人的心理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从出生到18岁共有5个心理发展阶段,这5个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每一个阶段心理的良好发展,都会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第五个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变化最大,问题表现最多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会出现这个成长期特有的问题,沉迷游戏就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

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家长们不会探索孩子的心理发展,也不会去研究孩子的情感需求。

他们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打、骂。

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不玩游戏的好孩子,完全不管这种方式会对孩子今后的社会功能有怎样的影响。

也正是这种想法,催生了无数的青少年网瘾学校,每年都有很多孩子被送进去。

那些被送进去的孩子结果怎么样了呢?

2008年被送进戒网学校的张正(化名),在十年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

“我承认机构和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那里面的孩子出来社会,总会先以恶意的方式看人。”

“我们那一届的孩子,没有人走得出来。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精神状态好了,那么他是在骗你。”

“我承认机构和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那里面的孩子出来社会,总会先以恶意的方式看人。”

“我们那一届的孩子,没有人走得出来。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精神状态好了,那么他是在骗你。”

当记者看到张正对父母妻儿冷漠疏离的态度时,记者真的确信,他仍然活在那年的恐惧中。

他对父母的憎恶是真的。

他不知道如何去爱妻子、爱孩子也是真的。

因为被父母送进了网瘾学校,他丧失了一辈子去爱的能力。

这就是社会功能的缺失。

面对记者的询问,张正的父母说:

“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如果如果不是束手无策的状态,能舍得吗?打了骂了哄了骗了,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哪一样没试过?”

“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如果如果不是束手无策的状态,能舍得吗?打了骂了哄了骗了,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哪一样没试过?”

同张正的父母一样,每一位妈妈都有爱孩子的本能。

但是这些家长太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又有非常强烈的“改变孩子”的意愿。

综合起来,极有可能会将希望寄托在网瘾学校,或者是军事化管理学校。

这类学校不会告诉父母,孩子今天上网成瘾的现象,究竟是为什么。

也不会帮助父母意识到,比起沉迷游戏、依赖网络,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慢慢发展他们失去的功能。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戒除网瘾,而是辅助这些孩子获得成长,在未来,他们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机会,去学习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我在这里推荐中育心理的《第六期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师》,希望能把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等问题提炼出来,让更多的父母知晓。(点击查看课程详情)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5257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