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走上推理这条路缘由是他的老爸被抓走。秦风面试警校,“想实现完美犯罪。”
头脑君认为陈思诚作为编剧,应该学过精神分析,秦风心理非常人性。
秦风父亲犯罪到底和秦风有没有关系,秦风父亲到底和Q有关系吗?
剧中任何蛛丝马迹没透露这一点。
在唐人街探案1和2中,秦风发现思诺和宋义是凶手,宋义犯罪证据已经掌握,如果秦风报案,宋义肯定被抓。
第一次,秦风放过思诺,第二次,又放过宋义。
为什么秦风选择隐藏事实,偃旗息鼓呢?
头脑君讲一个故事,听完你就懂了。
在生活中,我听到见到无数这样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一个不断地去突破另一个人的底线。
这个人的潜在逻辑是,你说你爱我,这是真的吗?我不信,所谓爱我只是给你的生活添加光彩罢了。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不顾一切地爱我,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这段对话有一个隐藏的核心逻辑——每个人都以为他的逻辑是正确的。
秦风表面上是“正义的化身”,但是头脑君觉得秦风信奉的正义不过是一个表演,而真正内在逻辑是“事实和真像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真像是因果关系的组合,组合不同,真像不同,所以,哪有什么正义?”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逻辑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逻辑运转。如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就会以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深层逻辑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逻辑。
要证明这一点,只需要找到“完美犯罪”,秦风就会陷入自己的逻辑中。
例如,秦风看到思诺利用养父,杀害颂帕,实现完美犯罪。
很多网友想不通为什么养父甘愿为思诺替罪羊?
假设1:养父很爱自己女儿,女儿故意诬陷颂帕QJ,养父让颂帕血债血还。
假设2:养父喜欢女儿(爱情层面),女儿喜欢丹,丹却被颂帕虐待,女儿故意诬陷颂帕QJ,养父借此宣泄他自己的死本能。
假设1和假设2真像不同了,所以哪有什么正义,真像不过是一些事实的组合。
头脑君再多说一句,思诺日记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在美国辛普森杀妻案中,被害人妮可生前跟别人讲过辛普森干的坏事,也在日记写了,法官伊藤法官却认为,这些证据不能交给陪审团。因为,这在法律上都叫做传闻证据,证据无效。
Q吩咐宋义稍句话给秦风,“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
Q这句话对秦风有什么深意呢?
秦风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是影响力。他想将他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用普通的逻辑看待他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点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要的其实是他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而不是正义、公平、普世道理或“绝对正确的事”
这就是秦风的“完美犯罪”逻辑。
秦风“完美犯罪”是潜意识深处的一种防御机制。
秦风越深入到潜意识的深渊中,越会觉得害怕,这时候他会觉得压制人性是必须的,但是在压制中,人性的圆满就遭到割裂和破坏。
秦风就会坠入到幽暗中,彻底黑化,成为一名Q。
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当蝙蝠侠和检察官哈维都挚爱的瑞秋死后,哈维深受刺激,变成了恐怖的双面人,大开杀戒,陷入了邪恶。这里面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哈维应该深知瑞秋从根本上爱的是蝙蝠侠,所以哈维很有可能本来就被嫉羡的恐怖所折磨,当瑞秋死后,他借此来宣泄他本来就有的可怕的死本能。并且,当哈维宣泄自己的死本能时,会有他是在替瑞秋复仇的逻辑,可瑞秋需要这样的复仇吗?
回到秦风。
头脑君认为秦风潜意识防御是,父亲入狱,可在他的幻想中,他认为父亲是被自己害的,而为了躲避这一罪恶感,他把父亲给彻底理想化,并把这份冲突投射到现实世界的关系中。
秦风把父亲理想化,这样就意味着父亲是一个好客体,而且他对父亲没有丝毫敌意。他让这样一个理想化的好客体留在内心,是为了对抗内在的黑暗想象。
人是很难承受“我杀了一个好人”这种罪恶感的。所以,哪怕是那些恶贯满盈的罪犯和枭雄,绝大多数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而自己所杀之人都是该死的坏人。
秦风爸爸入狱可能就是某人的一次“完美犯罪”诬陷,秦风遇见一次“完美犯罪”,他内心罪恶感会减弱几分,可以说,秦风一步步走向深渊。
最后,大家还记得《复仇者联盟》的灭霸,灭霸是毁灭世界的boss。灭霸毁灭世界的初衷是拯救世界。灭霸极力地、彻底地甚至偏执地去维护“拯救世界”这一想法时,可能就会变成不断制造死亡的魔鬼。
秦风也是如此,如果他偏执地去维护“完美犯罪”这一想法时,就会变成不断制造死亡的Q。
《权力的游戏》这部美剧,当我们只看故事表面时,你会看到最初皇后代表的是邪恶力量,慢慢又发现夜王统领的亡者大军才是邪恶力量,但再看下去又发现,原来夜王是森林之子制造的,而且好像坏的夜王和好的北境之王一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故事就太复杂了,复杂到最善良的就是最邪恶的,维护生的原来是制造死的,而也因为这一点,这个故事变得非常迷人。
写到最后,头脑君觉得Q到底是谁不重要了,秦风、林默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Q。这或许是《唐人街探案》故事如此有魅力的原因吧!
文章都看完了,还不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