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我变得特别强,也特别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05
导读

我梦见我死了,我的家人抱着我的孩子去我的墓前,对她说:“孩子,你没妈妈了!”排队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女儿可爱的模样,然后胡思乱想如果自己有个三长两短,我的女儿该怎么办。有了孩子后,我真的不敢再冒险了!她…

作者:桐桐妈

清早,闺蜜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二话没说哭的稀里哗啦,一脸懵的我是焦虑万分,开始的时候她怎么也不愿开口,就是哭,特别悲伤,后来渐渐地情绪缓和了一些,说道:“我梦见我死了!”

听她这么一说,刚开始那颗悬在半空的心一下落地了,哭笑不得的我带着一丝调侃回她:“小姐姐,你放心好了!你现在活的好好的,而且你肯定能长命百岁。”

电话那头原本还在抽泣的闺蜜一下子被我这句话逗乐了。

挂完电话,我深陷沉思。其实,在我家孩子约三个月时,我也做过这样一个可怕的梦,以至于睡梦中的我被自己的哭声给吵醒了!

我梦见我死了,我的家人抱着我的孩子去我的墓前,对她说:“孩子,你没妈妈了!”。那一刻,我心如刀绞,不是因为我的“英年早逝”,而是无比悲伤我的孩子没有妈妈了,我不能再继续照顾我的孩子了。

当妈后,会变得越来越怂,这种怂是因为身上有了责任,有了牵挂。我们开始变得不敢冒险,不敢生病,更不敢死!

不敢冒险

以前,我去游乐场什么最刺激玩什么,生命嘛,重在体验。当妈后,水上乐园11个项目,我只敢玩2个最没挑战的。

其中,有个项目叫“大喇叭”,老公看着觉得特别刺激有意思,但这个项目需要4个人一起才能玩,大多数去玩的都是情侣,所以老公就拉着我去充人数。排队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女儿可爱的模样,然后胡思乱想如果自己有个三长两短,我的女儿该怎么办。

最后,在工作人员安排我们入座小皮艇时,我还是临阵逃脱了!有了孩子后,我真的不敢再冒险了!只想自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来抚养孩子长大。

朱丹曾在微博上分享她的经历:有一次她要独自开车带孩子去探班老公,前一天晚上她紧张到睡不着觉,第二天连灌自己两杯咖啡。曾经酷爱开车,在德国直飙200多码的她,现在开100码就开始紧张。只因为,车里坐着孩子。

当妈后之所以变成了胆小鬼,是因为她们心里满满都是孩子,不想孩子为此受到一点点伤害。

不敢生病

同事晓君没当妈前,那叫活得一个洒脱!为了追剧,能通宵达旦;为了减肥,能坚持连续一周每天只吃1个苹果;为了美丽,敢于尝试各种美容偏方。

每当我们都在劝她悠着点时,她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笑着回道:人活着呀,开心就好!

可当她当妈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拒绝熬夜,每晚11点前准时睡觉;很少吃垃圾食品,坚持自己做饭;以健康为代价的美容,碰都不碰。

我们笑她以前是太过放肆,而现在又是太过保守。她依旧是一副笑脸,说道: “我现在第一害怕是孩子生病,第二害怕就是自己生病。孩子生病我是心疼,自己生病我是自责啊!”

是啊,当妈的人都不敢生病。

  • 备孕时,就添加各种营养素,锻炼身体,以最佳的状态来迎接小生命的到来;
  • 怀孕时,一举一动更是注意到不行,害怕生病影响腹中的胎宝宝;
  • 哺乳期生病,绝对是不敢随便吃药,能硬扛就硬扛;
  • 带孩子时有个轻微感冒,猛灌热水赶紧把病毒灭在萌芽状态,生怕传染孩子......

当妈后才明白,健康的身体,才是养娃的最大本钱。

不敢死

最近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2003年非典时,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还是个孩子;今年新型肺炎,我怕得要死,因为我有了孩子。

一向以女强人示人的章子怡因为怕死上了微博热搜。在电影《无问东西》发布会上,章子怡坦言,最大的变化只有一个,就是她有了小孩以后,特别怕死。

以前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自己能做,她都会义无反顾、毫不顾忌。但有了孩子后,哪怕是去坐过山车,滑雪什么的,只有带有危险性质的,她都会再三慎重。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她更是毫不遮掩地强调: 自己不怕老,不怕丑,但真的非常怕死。

“我以前不怕死,做什么动作干什么事情都特别拼,但是现在我很怕,我一旦受伤,就连女儿抱都抱不动。”

《人间世2》中,有一位和乳腺癌抗争两年的女教师闫宏微。很长时间,她都积极乐观、跟癌细胞对话调侃,可唯独不能提孩子。

“我不能听人家说小孩,不说孩子我怎么都没事,一说小孩,我就很难过。”

最终,那位妈妈的生命定格在了35岁。那一年,她最心爱的女儿,刚刚四岁。

虽说人有旦夕祸福,可是当了妈,我们压根就不敢病,更不敢死。

真正是应了那句: 一个女人当妈后,孩子是铠甲,也是软肋。

因为当了妈,总想着能护孩子一生周全;

因为当了妈,总想着能陪孩子走得更远。

最后,愿所有的妈妈都能在怂的同时,好好爱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满满的力量去爱你爱的人!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