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几经变化,最开始是世袭,到汉朝是举孝廉,再到后来的九品中正制,直到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基本上奠定了封建王朝对于文人选拔的标准和基础。但是对于武将,只有两个正式途径,一个是世袭,一个是在战场上表现好。
当然,还有一些不怎么正式的途径,比如在《水浒传》中提到的高俅,靠的是一手好蹴鞠的水平,当上了太尉。太尉,掌管整个宋朝的禁军,是皇帝警备军的最高负责人。宋太祖上位的时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杀文人的规矩,这也导致在宋朝的军力普遍偏弱。武松作为《水浒传》中的武功高手,喝了十八碗酒的他不仅没有被景阳冈上的老虎吃掉,反而凭借一身武力把老虎活生生打死了,成为了阳谷县的“打虎英雄”。
宋朝不像现在,“打虎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只是一个荣誉勋章,可是实打实的有好处的,县令直接让他当县衙都头。《水浒传》中记载了不少官职,比如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徐宁是禁军金枪班教师。其实这两人都是在禁军中任职,只不过徐宁是专门给禁军上金枪课的,林冲是禁军中教师里面的总负责人。那么武松这个都头,算个多大的职位呢?
都头这个说法是从唐朝开始传下来的,手底下还管着上千人。经过朝代的变化,到了重文轻武的宋朝,县衙都已经开始设都头。而且在《水浒传》中,可以看到有的县衙有两个都头,比如雷横和朱仝就是在同一个县衙上班的,阳谷县就只有武松一个,而且这个职位是由县令直接提拔,甚至不需要跟朝廷报备。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职位虽然是体制内的,但在现在看来,应该是个事业干部编制。
都头是做什么的呢?在《水浒传》里这个没有明确表达,但我们可以看到武松曾经亲自帮县令送钱、送膏药去东京,可以看出这个职位是没有单独只能的,做的事情都非常杂。虽然这个职位看起来很低,但是也并非没有任何用处。《水浒传》中,晁盖为了救下刘唐,为了拉好关系,提供给在县衙当都头的雷横和手下食物,还送了他十两银子。从这看来,武松这个职位虽说是个小官,但在小县城还是有头有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