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出行”战疫|公共交通_特殊时刻用口罩投票的“信任空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42
导读

小李对笔者表示,二月初,进京列车乘客需要在车厢内填写一张进京登记表,等到了二月中旬,这张登记表已经被一个名为“京心相助”的小程序取代。与出发时的想象不同,回想起在火车上的种种细节,小李非常放心:“该做的地方,…

图|搜狐汽车 周航 程功

文|搜狐汽车 程功

[搜狐汽车·黑客] “我从没见过这么宽敞的车厢。”

复工前初至北京,小李一坐上地铁,就赶紧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往日需要紧跑两步才能抢到座位的地铁车厢,一时竟有些“渺无人烟”的感觉。一如他来京时乘坐的几趟火车之一,人三三两两。

小李的朋友圈

“这一路我都没摘下来过口罩,根本不敢吃饭不敢喝水,就怕被传染。”小李如是说。从小李家乡开往北京的列车,运行时间12小时38分钟。这意味着,这位年轻人已经超过半天时间滴水未进。

已经到家一个多小时了,在他的耳朵后面,还能清晰地看到一条红色的勒痕。这是长时间戴口罩在耳朵上形成的独特印记,也是这场疫情在他心里留下的表征。

北京站

伴随着对疫情的恐惧,一批常年在大城市里工作的人,开始从家乡返回了这片“危险”的土地。往日熟悉的飞机、火车、地铁、公交,成了陌生的样子。“消毒”、“量体温”、“填表”、“隔离”,奔向复工岗位的人们冲破种种阻碍。公共交通环境下,乘客能给予到更多的唯有“信任”,当然,从种种消杀措施来看,公共交通亦让人“不失所望”。

[·铁路:客流下降 防护提升·]

每年春运与返工,铁路运输都是重头戏,但今年似乎除外。

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在介绍春运返程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时,国铁集团副总经理李文新表示,到2月14日为止,春运节后铁路客流累计发送不到4000万人次,日均184万人次,同比下降83%。从2月11日起,铁路发送旅客已经连续4天低于100万人次,累计退票达到1.15亿张。

这样的势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李文新表示,国铁集团经过研判发现,近期铁路不会出现返程的客流高峰。这表明,延期复工带来的客流分散,仍会持续较长时间。显然,这对春节后返程的人们来说,是个不错的好消息。

E电园微博调查

E电园官方微博的问卷调查显示,近20%的参与者在返程时选择了火车。而一个多月以前春运刚刚开始时,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选择火车的人群比例在70%左右。在节后返程,更多人避开了人流拥挤的火车,拥抱了自驾出行,调查中,自驾人群比例约为50%。

客流的集中度虽然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火车站与车厢这两大人流密集场所,自然成了防控的重中之重。一位列车乘务员对笔者表示,如果有一位疑似新冠肺炎旅客在火车上出现过,那意味着需要找到整条列车所有旅客。

安检口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

在火车站内,随处可见身着乳白色防护服的安检员,以及推车喷洒消毒水的保洁员。进站的旅客需要摘下帽子,走一条长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一台相机模样的红外测温仪,体温高于正常值或有咳嗽症状的旅客,会被明确告知拒绝其乘车。至于有一些不带口罩的旅客,会被在进站口之外拦住,一块大牌子上写着“严禁不戴口罩旅客入内”。

保洁员告诉笔者,疫情期间,火车站内有一套严格的消毒流程。每隔2小时,保洁员会对大厅、通道等人员过往区域进行消毒;每隔1小时,会对电梯、厕所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消毒;另外,对公共区域内凳子等接触人身体表面的物体,会进行不定时消毒工作。

候车大厅

整座火车站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好在人们都戴着口罩,闻不见。

乘火车来北京的小李,在列车上感受到了更严格的安检措施。平日进入站台后,掏出车票核验无误就能上车,当下则需要将身份证与车票一齐掏出,进行票证比对。小李对笔者表示,二月初,进京列车乘客需要在车厢内填写一张进京登记表,等到了二月中旬,这张登记表已经被一个名为“京心相助”的小程序取代。

这款小程序与社区的登记处信息打通,在各个常用平台均可登陆,这也是北京官方在疫情当下发布更严格的隔离政策所致。2月14日夜间,北京市发布通告,要求返京人员到京后,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否则依法追究责任。

“京心相助”小程序页面

与车站和列车的消毒水气味相比,弥漫出更远的是人们对于疫情的恐惧情绪。在小李返程的那趟列车上,戴着口罩睡了一夜的人比比皆是。“睡我上铺的女生,就连靴子都用塑料袋包了起来。”小李如是说。

好在结束了旅程,在车厢内担惊受怕的人们,也会在下车后回到家中享受难得的安眠。与出发时的想象不同,回想起在火车上的种种细节,小李非常放心:“该做的地方,工作人员都做到位了,大家防护得非常好。”

“再给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火车。”

[·地铁:人员减少九成·]

需要提前半分钟绷紧腿部肌肉才能抢到座位的西直门地铁站,近些天格外冷清。笔者观察到,一节车厢内坐下的不超过10人,人与人的间距拉得非常大。

据北京地铁官方介绍,疫情发生前,北京地铁全网工作日正常客流在1200万人次左右。客流拥挤时段集中在早晚高峰两个小时。目前情况来看,春节以来,虽然客流逐步增长,但目前还是相对宽松,总客运量不到正常情况下的10%。

人们平时对拥挤地铁的忌惮,演变为了疫情出行中主动放弃地铁。这让已经复工的上班族非常欣喜,一位在望京上班的同学小楠对笔者表示,她终于实现了“坐着去上班”的愿望。

空旷的地铁

人少并不意味着松懈,一位北京地铁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近期虽然人少,但是忙碌的程度一点不亚于平日。“消毒、检测,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的工作。”2月初,北京地铁发布了疫情期间车站内的防疫要求。要求规定,车站、车厢实施全面消毒,列车上线运营前及回库后对车厢进行消毒。每天对车站公共区域开展定时消毒,车站安检设备、自助售票设备、闸机等每小时消毒1次。对车站公共区、其他运营设备设施、卫生间等每天进行5次消毒。

同时,这位工作人员向笔者透露,目前地铁是按照最大运输能力编制的列车运行图,官方也会根据人流量的增大加开列车,保证一定的空载率。

满载率都在30%以下

“空载率”和“满载率”是衡量地铁拥挤程度的重要参数,2月15日晚间,北京地铁在其官方平台升级了“满载率查询”功能,本次升级后,红色代表车厢满载率超过50%;棕色是介于40%—50%之间;黄色是介于30%—40%之间;绿色为30%以下。笔者打开这一功能后发现,地铁路网全线“飘绿”,满载率都在30%以下。

“可以说,目前乘坐地铁上班是安全的。”这位工作人员向笔者强调,虽然大家可能对地铁出行仍有恐惧,但客观来讲,只要带好口罩就不用刻意回避。“当然,你要是不戴口罩,我们也不能让你进。”

2月10日至今,复工已经超过一周的小楠,每天都选择乘坐地铁出行。下班后,她会拿着电纸书,在无人的地铁车厢里静静阅读。没有了嘈杂的噪音,没有了拥挤的人流,只是多了一只洁白的口罩。谈及这两天乘坐地铁的感想,她坦白地讲,“没什么感想,和平时一样。”一再追问下,她思索了一会,然后对笔者说:

“要是每天人都这么少就好了。”

[·公交:推定制化公交线路·]

如果你在公交场站附近经过,没准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景观——正值气温零下的寒冬,但公交车所有车窗都是敞开的。

“集团公司要求我们,所有运营车辆必须24小时保持开窗通风,包括在场站内停放的车辆,让我们大家不要关窗。无论何时,都不能关窗!”公交车司机师傅老贾对笔者表示,往年在冬天不怎么开车窗,今年正好相反。

北京公交

此前,据北京公交集团新闻发言人、总调度长曹炎介绍,在车辆消毒方面,北京公交集团指定专人对所属22716部公交运营车辆和所辖出租车、旅游大巴以及有轨电车进行消毒,每天不少于2次,对集团所属的708处公交场站、公共区域每日全面清洁消毒5次,办公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

与地铁的性质相同,公交车属于最常用的公共交通,疫情当下,人流量下降同样严重。据笔者观察,往来的公交虽然人员比平时下降一半有余,但班次不变。据了解,2月10日起,北京公交集团所辖线路启用工作日时刻表,会适时采取区间车、大站快车等形式,确保车内乘客数量适中。

公交停靠路边 安全员下车查验体温

笔者观察,当车辆停稳后,随车配备的安全员会站在车门处,一边拿出体温枪给每一名乘客测温,一边在一张表上做记录,没有佩戴口罩的乘客将被禁止上车。

大城市的公交集团实力雄厚,可以在疫情期间准备各种防疫措施,同时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对公共交通采取的管理方式无外乎“停运”。北京公交车司机师傅老贾说,在他老家,自过完年至今,一直禁止公交车上路。“还是北京大城市好,我家那公交早都停了。”

此外,北京公交还借此机会“推了一波业务”。针对复工的人群,北京公交推出了“定制公交升级版”。以提供一人一座,快速直达为特点。在2月27日—3月27日期间提供6折票价,商务班车乘客享受同等优惠。

公交疾驰在路上 背后是无数奉献的人们

从火车到地铁,从地铁到公交,熙熙攘攘的复工人群终究离不开公共交通的支撑。大江南北,一条复工之路上,佩戴口罩的人们行色匆匆,进站换乘一气呵成,一如往日。工作人员携带的消杀用品,往日会觉得刺鼻难闻,但在当下,这是令人心安的味道。

一场灾难中,总有无名的英雄会站出来。相比于居家办公的很多人,列车员、安保员、保洁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家人的温存,只身投奔户外的风雪。无论国家规定何时复工,这些人远在我们上班之前就已然风里雨里,终日不眠。

人们的付出总会收获回报,也许,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才是对平凡工作者来说最大的喜讯。北京的气温已经常驻零上,2月19日就是雨水节气。这预示着,虽然一场暴雪刚过不久,但温润的雨季终将来临。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