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汉语的张力读苏忠近作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8
导读

在他的两首近作《灵魂的负手,我华山》与《行踪千岛湖》,可以看作是他这方面探索的代表之作。 这两首诗,可以看做苏忠对于现代诗歌的一次非常大胆又极致的创作冒险:以最简洁的语言,去承载巨大而深沉的意象,同时,避…

现代汉语诗歌相对古汉语诗作,破除了格律、结构、平仄等等限制,对创作本身实现了彻底的“松绑”。但对于诗歌的写作者而言,没有束缚的创作,便于入手,反而让写好诗变得更加艰难。

诗无论长短,都是一炼再炼之后的文字精华,没有格律的限制,这种艰难的萃取要求诗人在创作时保持高度自觉,时时刻刻把多余的文字、不能密切相关的意象都一一发现并剥离掉。在篇章上,还要保持失去格律和对仗的完整与流畅。加上现代汉语双音乃至多音词的增加,都是对现代汉语诗人的挑战和考验。但是,诗人不就是为寻找语言最大表达可能而存在的物种么?诗人不就生来背负着成为炼句炼字的欧冶子的使命么?

读苏忠的近期诗作,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在现代汉语诗歌创作中这方面的努力。从炼字到炼句,苏忠在尝试用最简洁干净的语言,展现巨大的时空景观和阅读厚度,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汉语张力的极致。在他的两首近作《灵魂的负手,我华山》与《行踪千岛湖》,可以看作是他这方面探索的代表之作。两首诗的写作对象,分别是华山与千岛湖,都是著名的景点,被各种文体所描写,也都面积广大,并不容易出彩。这两个创作对象,正是凸碧凹晶,抱阴负阳,刚好可以放在一起赏析。这两个巨大的自然景观,苏忠一共只用了12行84个字。

华山

负手而立的灵魂

大风和白云都绕路

闪电与霹雳皆靠边

所以天有多高

悬崖就有多深

所以肉体攀登时

只好步步惊心

——苏忠《灵魂的负手,我华山》

先看华山一篇。面对西岳,苏忠真正是开门见山,第一行只有“华山”两字。这当然不是与题目重复,而是充分调动了读者过往对于华山的认知,用最干脆直接的方式,让读者打一个激灵,仿佛莲花巨石历历在目。接下来,笔锋瞬间由实而虚,写出“负手而立的灵魂”。 “负手”一词,与华山奇崛山势非常符合,但更能衬托其灵魂追求。面对这样高蹈不屈、遗世独立的灵魂,风云自然只能是陪衬,闪电和霹雳也都成了背景。仅用四行诗句,苏忠勾勒并强调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西岳,有骨有肉,个性鲜明。接下来,作者将视角转入华山之中,开始表达人的体验“山有多高,悬崖就有多深”。注意这个“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转折,从景物拟人到人视角度,变得自然和流畅,其用法大胆而纯熟。在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进一步将登山所见,转化为“肉体”的攀登体验,全诗在“步步惊心”中戛然而止。这后四句诗,不但紧凑而顺畅地承接了上文,更将通过人的攀登体验,将一个负手而立的灵魂写得生动深刻。多少人去登山,不是征服了山,而是被山接纳。这是现代人面对自然的感受。但是,山就在那里,我们又怎能不渴望登临其上,去感受山河脉搏。作者题目中的一个“我”字,将这两种感情联接起来,形成了更加丰富的阅读层次。

谁在大水上行走

留下那么多足迹

千岛湖,如果神从此走失

人类将由此演绎推理

——苏忠《行踪千岛湖》

“千岛湖”一章,文字就更加简洁而有力。苏忠的想象非常奇妙。他把千岛湖水库淹没后留下的座座小岛,比喻成神的足迹。这样的想象力令人击节,更足称道的是他能够把这样奇妙又开阔的意象,用简洁的文字抒写出来。接着,他又将这种追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他发出疑问,“如果神由此走失”,那么我们人类该如何寻找呢?看着点点足迹吧,这就是我们寻找“神”的线索啊。而神的线索,在湖上的千岛,又是一种多么磅礴的气象啊。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想象,这首诗还并不足以满足读者审美的需要。诗歌的隽永,在于引发读者心弦的持续共振。苏忠笔下的千岛湖,在短短四句之中,实现了意象从现实到虚无从虚无到追寻希望的递进,从而表达了人面对自然景观从欣赏到震撼,从震撼到反躬自省的常见感受。让人读诗而沉醉其中的,正是在诗人引导下的个体的心灵震动。

这两首诗,可以看做苏忠对于现代诗歌的一次非常大胆又极致的创作冒险:以最简洁的语言,去承载巨大而深沉的意象,同时,避开所有的生僻词句和联想,还原感受的本质,再在这种本质的感受之上,勾勒出波涛和涟漪,绵绵而不绝。而这,正是汉语的张力一种。(文/陈阶)

华山

【华山】

华山,古称“ 西岳 ”,为中国著名的 五岳 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 陕西省华阴市

千岛湖

【千岛湖】

千岛湖,位于 浙江省淳安县 境内,在最高水位时拥有1078座大于0.25平方千米的陆桥岛屿,岛屿面积共409平方千米。 杭州千岛湖与加拿大 渥太华 西南200多千米的金斯顿千岛湖、湖北黄石阳新仙岛湖并称为"世界三大千岛湖"。

(资料索引图片源自网络,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558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