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名言,升华连天烽火;经典战例,演绎精彩历史。纵观中外历史,有太多太多的精彩战例,值得后世借鉴和学习。
孙子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为上,是相对战争中的心理战和武力战而言,以采取心理战为上策,通过斗智斗谋,达到军事斗争“兵不钝而利可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攻心为上”,原是诸葛亮南征之时,听取马谡的建议所采取的军事谋略思想。这一谋略思想的实质就是配合军事压力,发动心理上攻势,瓦解敌方的士气,从精神上打败对方。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兵平定赵国之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燕国。燕王臧荼是项羽所封,但他唯利是从,强则附之,弱则叛之。韩信十分真诚地向李左车讨问破燕之计。
李左车在认真分析敌我形势后,对韩信说:“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看到韩信对自己的分析非常认可,于是李左车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给韩信提出了平燕降齐的建议:“方今为将军计,不如按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释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舌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谊方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后实者,此之谓也。”
那么,李左车向韩信提出的“先声而后实”之策,具体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正确研判敌我双方态势,借用汉军灭魏、破代、定赵之实,交战以来一路节节胜利之威,昭示天下,让燕国和齐国心中有数。尔后再向燕摆出一副“盘马弯弓箭不发”的态势,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在此基础上,派使者游说燕国投降。平定了燕国,齐国就孤立无援了,必然随后而效仿燕国。
韩信采纳了李左车这一心战为上,使敌方慑服的完整策略,结果如其所料,燕惧汉而归顺,齐效燕而投降。韩信采纳李左车的计谋,“兵不血刃”就非常顺利地拿下了燕国和齐国。不能不说,这是军事斗争史上的战争奇迹。
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攻伐重谋略。战争,不仅是敌对双方力量的较量,更是心理方面的较量。心理因素的较量,最核心的是对人心的征服,从心理上征服对方,才是真正的征服。“攻心为上”谋略,为历代军事家所推崇,被作为战争指导的重要原则之一,常常运用于战略战役之中。总之,“攻心为上”之策,渗透在一切谋略应用的全过程,无论是军事斗争,还是其他方面。
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悦读史书,欢迎大家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