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能做到齐家治国的皇帝,仅此一位,其余都是浮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9
导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话语,这句话鞭策了中国古代许多人为理想而奋斗。关于这点,曹植对此有一个总结,他说:刘秀为人聪睿豁达、博学多识、仁义智慧、仁智而明恕、谨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秉承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话语,这句话鞭策了中国古代许多人为理想而奋斗。可纵观中国历代帝王能做到这四点的少之又少,即使明君雄主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穷极一生都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但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做到了,他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典范楷模。

先简单说说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是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根据礼记所说的大概意思是这样:修身就是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齐家就是管理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国家。平天下就是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这四条历代帝王罕有能做到的,但本文要说的汉光武帝刘秀全都做到了。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关于这点,曹植对此有一个总结,他说:刘秀为人聪睿豁达、博学多识、仁义智慧、仁智而明恕、谨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秉承了忠贞温和的纯正精华,遵循外修风度内修精神的要则,兼有儒家的美德和才华。

曹植还说:“马援第一次见到刘秀就赞叹他的英明。像唐尧一样,有使九代人亲密和睦的声誉;像羲皇一样,有高尚纯朴的品质。他谦虚纳谏,有周公吐哺似的辛劳;留心民生,有计时日晷似的勤奋。论道德,找不出可挑剔的瑕疵;论品行,没有不光彩的地方。”刘秀的这些优秀品质构成了他的品德修养,也人许多人因此如影随形地追随他。

经常看到很多人说,刘秀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他姓刘、打着这光复汉室以及对手弱等等,但这些观点太过于武断及肤浅,甚至幼稚。刘秀虽然是汉室后裔,但早已和平民没什么两样,后汉记载其“性勤于稼樯”,就是喜欢种田。还有光复汉室是有作用但有限,至于对手太弱虽有点道理,但为什么不说是因为刘秀太强了才显得对手弱呢?不说公孙述,即使枭雄如曹操也不一定是刘秀的对手,甚至可以说没遇到刘秀是他的幸运。

纵观邓禹、寇恂、邳彤、耿弇、耿纯、吴汉、马援等名将,没有一个是因为刘秀汉室后裔的身份而追随他的,而是仰慕刘秀。比如邓禹是因为刘秀不简单,主动亲近;吴汉是因为刘秀有长者之风;寇恂是因为刘秀“尊贤下士,士多归之”;而邳彤在刘秀一无所有的时候,舍弃刘玄效忠刘秀。所以,刘秀能得天下靠的是自己的谋略和人格魅力,而不是那些不着边际的理由。

刘秀的家庭是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帝王家庭,即使在废后废太子的时候,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人因此获罪或被杀,郭后和刘疆没有因被废而被打入冷宫或遭受到不公平对待,刘秀做到了两全其美。治国方面,刘秀在统一天下后以柔术治国、偃武修文、与民休息,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为东汉百年盛世奠定了基础,真正做到了安抚天下。

终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皇帝,只有刘秀一人。其他明君如唐太宗等大多只是做到了治国平天下却无法做到修身或齐家。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所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