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养生|雨水时节重在护脾脏!常食一物巧养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60
导读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同时在雨水节气之后,降雨会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 雨水后,降雨量增多,很容易在气温…

文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魏帼

编 / 吴施楠

【搜狐健康】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是反映雨量变化的节令。雨水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所以从雨水时节开始,天气将渐渐回暖,气温有所升高,同时降雨会渐渐增多。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同时在雨水节气之后,降雨会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重在避寒——————

避寒: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

饮食: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并且要注意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怒易伤肝,思易伤脾。太激烈的情感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衡。

运动:在春季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作用。

——————药膳推荐:薏苡仁粥、牛奶薏仁汤——————

制作方法:薏苡仁和粳米熬煮成粥后食用,或者牛奶加热后,放入薏苡仁粉搅匀后食用。

药膳解析:这两道药膳中主要用到的药食同源的食物,就是薏苡仁。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

如果家中没有薏苡仁,也可以用常见的食材来达到相同的作用,比如:山药、小米、莲子、苋实等食物,均有健脾的作用。而鲤鱼、赤小豆、荷叶、冬瓜等食物则有利湿的作用,根据个人口味,合理搭配,就可以达到养脾护胃,利湿驱寒的作用。

——————雨水时节,谨防倒春寒——————

雨水后,降雨量增多,很容易在气温渐渐回暖的时候,突然由于降雨而引起气温下降,也就是所谓的“倒春寒”。

“倒春寒”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而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的减少衣物。春捂秋冻,在养生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春季常见病。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576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