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交通运输业开始迅猛发展,其他地区的生物也会随着人类活动来到新的土地生存。如果新的土地上没有天敌,这种生物可以得到迅速发展,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这就是“生物入侵”事件。
有的生物入侵是有害的,比如水葫芦,美国白蛾等。但有的生物入侵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比如澳大利亚,原本是没有绵羊的,当绵羊被引进澳大利亚后,由于没有天敌,绵羊得到了迅速繁衍,养羊业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再比如小龙虾。小龙虾是来自美洲的一种外来入侵生物,一度在中国水体中大量繁殖。但由于小龙虾具备食用价值,渐渐被中国人开发成了美食,小龙虾就越来越少了,甚至还需要进行人工养殖。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大概40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生物入侵事件,造成了中国人口的迅猛增长,这些“入侵”的外来物种我们都很熟悉,它们就是马铃薯、红薯和玉米。
在公元16世纪前后,马铃薯、红薯和玉米被相继引入中国,迅速引发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第二次革命。在北宋时期,中国引进了占城稻,这种稻子更耐旱,成熟期也更短,让北宋拥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间接促进离开北宋年间人口的迅速增长。
在盛唐时期,中国人口的最高峰也不过8000万人,但到了北宋,中国人口就迅速增加到了1.3亿。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了2亿人。这大概那就是以稻麦为主的粮食作物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马铃薯、红薯和玉米的引进,进一步释放了中国的粮食潜力和人口潜力。
作为原产于美洲的植物,马铃薯、红薯和玉米可以在不适合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大量种植,无需复杂的管理,也能获得不错的产量。到了清朝康乾年间,这三种植物终于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开,开发出了大量的潜在耕地资源,促进了清朝人口的继续增长。到了清末,中国总人口已经接近4亿,中国世界人口第一的位置再也不可动摇。
从生态的角度出发,马铃薯、红薯和玉米的引入,让山地和丘陵的森林和草原被开垦成了耕地,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在一些地区还造成了水土流失,这算是一种负面的影响。然而对于人类而言,这种生态影响完全可以接受。任何时候,粮食都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而且作为一种被驯化的植物,离开了人类的种植,它们并不会在自然界大规模生长。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不少山地和丘陵地带开始退耕还林还草,很快就恢复了原始的生态面貌。但马铃薯、红薯和玉米,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