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最早知道白鹿原这个名字,是在阅读了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老师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当时读完小说,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但自己认为是小说总归是虚构的,既然是虚构的,地名更也顺其自然了。而过了许多年之后,在古城西安东南方向、秦岭北侧那个叫“白鹿原”的地方,果真建起了白鹿原影视城。这下我才醒悟过来,陈忠实老师《白鹿原》里的故事,是有原型的,就是我站在的这个地方。
走进原上,一股朴素气息迎面扑来。陈忠实先生的散文作品我多次拜读,字里行间充盈着真实与朴素,正如他的居室,简洁明快,没有繁缛的雕琢痕迹,发源内心深处情感的涓涓流淌。
人们都渴望和平,善良的人们都愿意过着小安的生活,连我也不例外,真正的歌舞升平,真正的富足,合理公平正义处处显示在生活中,那么就不会有战争,谁不想过安宁的日子?
白鹿原影视城位居蓝田前卫镇杨木寨村一处叫白家梁的山梁上,以小说《白鹿原》场景为原型,建设仿古建筑、场景复原等,让人们在行走观看中再一次想到了《白鹿原》上的人物,诸如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冷先生、鹿三、黑娃、田小娥、白灵等等。
历史的风云变幻,是通过文字承载记忆。文学作品的伟大处,在于让人从作品中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生存状态。陈忠实先生以原上白鹿村为背景,讲述白姓鹿姓两大家族三代恩怨纷争,体现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村社会缩影,只有茅盾文学奖的头衔才能经得起这种厚重……
岁月静好的滚滚红尘多美好啊!想必女娲娘娘和伏羲那年那月那日,在这片开启人类新时代的热土上抟土造人,参与自然文明进程时,并没有想让她们的后代互相残杀,互为诋毁吧?
在原畔的石牌坊前,我仿佛看到苍茫的黄土地,起伏的麦浪在风中摇动,摇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细节,让人回味那一个时代赋予人物的独特性格和形象。黑娃与田小娥是一个底层人物,但他们敢爱敢恨,把这一人物塑造的天衣无缝。
据说,白鹿原本叫黄土台,在周平王迁都洛阳,向东行进时,忽见黄土台原的坡上有白鹿奔跑,白鹿上空紫气环绕,是为祥瑞之兆。此后,人们便把黄土台原称为白鹿原。
白鹿原的“原”字同“塬”。“塬”是西北黄土地区的一种地貌,流水冲沟,中间突起,顶上平坦。
话剧、秦腔、电影、舞剧都要受到限制,电视剧不必考虑这个问题,可以信马由缰地拍,完整地展现这里发生的一切。熟悉的门楼、戏台、祠堂、民房,热闹藏不住命运的多舛,电影和小说一样,“千呼万唤始出来”,电视剧真正成了“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只银光闪闪大鹿的塑像,最少有六米高,它昂首挺胸,四条腿强而有力身上的花纹美不胜收,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驾着云彩。
二十多年来,一部小说守住了白鹿原,陈老先生那双深邃的眼睛,在天堂会一直望着白鹿原故事的继续……
回到高空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会有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况,黄黄的土地带给你深深的归属感,感受千沟万壑带给你婉转的离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