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备受瞩目,不同年龄段对睡眠的需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时间越来越短,有人担心睡眠不足会给自身健康带来问题,便努力强迫自己多睡。
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每天超过8小时的睡眠时间反而会增加患冠心病或脑中风的风险。那么,老年人究竟如何睡觉才是合适呢?
前面提到不同年龄段对睡眠的需求不同,最主要的便体现在睡眠时间上。一般来说,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睡8-9小时是比较合适的,最有利于生长发育。而成人至少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此时精力和身体都处于巅峰时期,高质量的睡眠则比较重要。五六十岁后,每天睡眠最好是保证在5到7小时,不超过8小时,是最科学的。
主要是由于60岁以后,人体多数身体机能都在衰退,激素水平逐步下降,睡眠的时间和质量都不如以前,此时并不需要刻意强迫自己晚上多睡。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依据自身情况,睡眠时长应以第二天起来感到精力充沛、不觉疲乏为主要标准。如果担心自己晚上睡不够,白天可以利用不超过1小时的午睡来帮助自己恢复精神。
睡太多都有具哪些隐患?
60岁以后若是每天的睡眠超过8小时,是极有可能给身体带来问题,增加患病概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大脑产生损伤。睡眠时,大脑大部分区域都处在休眠中,过长的睡眠可能导致大脑休眠过长,对某些区域的唤醒反应迟钝,从而产生负面影响,带来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脑部老化程度也增加,长时间睡觉反而会适得其反。
2、增加患病风险。长时间睡眠反而改变了身体固有的发展变化规律,导致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能力下降,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结直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比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还严重。
老年人睡眠总不好,该怎么办?
大部分老年人睡眠时间长,主要是由于睡眠质量差。但其实提升睡眠质量的方式很简单:睡前喝一小碗小米粥,小米特有的营养物质以及粥品补充了大量水分,它们都能帮助稳定心神,更快地进入睡眠。同时,睡前忌饮浓茶、做脑力活动或考虑重要事情,可以有效降低脑部神经亢奋,保持大脑放松、心绪平缓。
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时间都会比年轻时少,这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多忧虑。在保证以上所说的睡眠时间的前提下,根据个人适当调整都是可以的,不用过于强求自己。同时,注重好睡眠质量,让每天都能睡一个足觉、睡一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