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最近在叙利亚吃了美军的一个暗亏。
最近公开的一段视频里,俄美装甲车在叙利亚东北部的卡米什利市发生摩擦。俄军“虎”式装甲车在试图超越美军战车时,美军战车拒绝让路,导致俄军战车开到路边。对此,俄方表示:美军制造类似的小摩擦来维持在叙利亚的紧张态势,不愿稳定局面出现,俄军就是美军针对的目标。俄美之间的冲突还会继续,不过不会演变成公开对抗。
大约在一周之前,美军违反所有协定,在叙利亚东北部哈塞克省的村庄里横冲直撞,居然向平民射击,导致一死一伤。而根据叙利亚媒体报道,美军从年初以来已经从伊拉克向叙利亚调派13支车队,近日更是有55辆美军卡车耀武扬威地驶往哈塞克省。尽管白宫一度宣布撤离,但美军并未停止在该地的干涉行动,或许只是改变了形式。
如果说俄美双方已经形成不扩大冲突的默契,虽然斗气的事时有发生,但一直都维持“斗而不破”的平衡,那么俄土之间恐怕就没这么乐观,近期以来火药味越来越浓。
埃尔多安不断催促普京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施加压力,敦促叙军在2月底之前解除对土耳其观察站的围困,否则土耳其就采取军事行动。显然,俄方已经拒绝了土耳其的要求。
继在安卡拉举行第一轮会谈之后,俄土双方在2月18日到19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二轮会谈。但依然没什么实质成果。
俄方明确表示,支持叙利亚在伊德利卜地区针对挑衅所采取的还击行动。拉夫罗夫面对媒体时如此阐述事实:位于叙利亚伊德利卜省的“非军事地带”尚未建立,更何况从冲突降级区对叙利亚军队阵地和相关设施的炮击仍未停止,而我们设在赫梅米姆的空军基地也在遭到袭击。
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立场上,俄方坚持力挺叙利亚“仅对不可接受的挑衅进行还击”,而且俄方还肯定大马士革方面致力于履行有关伊德利卜冲突经济区的相关协议。
总而言之,俄罗斯认为叙利亚方面并非挑衅的一方,而是仅仅是进行正当的自卫,所采取的行动合理合法。莫斯科完全支持大马士革。2018年9月,俄土商定在叙利亚伊德利卜地区建立“非军事区”,当地活跃着10多个组织的近30万武装分子。
这其实是对土耳其的强硬回应。谁退第一步是关键。问题是,谁都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谁都不愿首先服软。
埃尔多安持续施压,声称由于尚未获得俄罗斯在伊德利卜问题上的满意答复,因此土耳其军队已经在开启军事行动做好了准备。他还强调:“这只是时间问题,随时可以开始。”当然,类似的“最后通牒”已经快变成车轱辘话。
关键时刻,埃尔多安还不忘扯虎皮,他声称已经就此问题与美国总统川普进行了通话,并且告知美方“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将伊德利卜变成对土耳其和平民来说都是安全的地方。”
面对土耳其的军事威胁,莫斯科方面也亮出肌肉。俄方2月19日发布消息,俄军2架图-22M3远程轰炸机已经在黑海中立水域上空巡航近4500公里,完成任务。飞行期间,俄军战机进行护航。
“中立水域上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黑海,俄罗斯的主要对手就是北约,而作为北约成员的土耳其当然也是俄军的威慑对象。
除此之外,俄方还饶有意味地透露,俄军已经列装有将近70架苏-35S战机。这种战机在携带2个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将航程扩大到4500公里。俄军还会继续增购。综合这些信息,俄方无疑在展示军事打击能力。
土耳其貌似是个“愣头青”,其实走出的每一步棋都经过精算。“愣头青”、“混不吝”的形象塑造更大的意义是为了吓阻潜在对手。不过,俄罗斯不吃这一套。埃尔多安想趁机踩俄方一脚的想法并不现实。
最乐见俄土爆发冲突的恐怕就是美国。美军迟迟不愿撤离叙利亚,总是留个尾巴,恐怕就是要用小股军力做点大事。在伊德利卜的武装分子里,难说不会有美方操控的势力在上下其手。现在埃尔多安要靠对外示强来挽救岌岌可危的支持率,必然会铤而走险,不惜发出开战的“最后通牒”。而土耳其一旦对叙利亚动武,那么俄罗斯也无法置身事外。开打的结果很可能是俄土两败俱伤,而美国渔翁得利。
离月底还有不到10天,考验俄土双方智慧的时间越来越少。俄土都不愿在叙利亚另辟战场,但现在看来双方都没有让步的余地。俄方为维持在叙利亚的大局,不在乎小处忍耐。如果土耳其真把俄方看成是纸老虎……那是要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