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涮火锅了?来这里,直击味蕾,让你沸鼎上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57
导读

重庆人由此创造出了毛肚火锅,这也是重庆火锅的初始样貌。在沸腾的椒香中,重庆人用了80多年,将原本码头边上简单的食物变成了一方风味。在这风味里,有欲罢不能的麻辣,也有当地人追求生活的热情,当人们感到疲惫和困倦时…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涮一顿火锅了?爽脆毛肚、鲜滑鸭血、椒麻牛油锅底,直击味蕾深处的灵魂……

中国人热衷烫食,在很多人心目中,排在美食榜前列的无疑是火锅。

无需过多调料,葱姜蒜切块往锅里一扔,肥牛油麦脑花娃娃菜猪血宽粉……夹起来往酱料里一蘸,最原始的味道在口腔里炸开。

虽然我们不能去火锅店大快朵颐,但近日播出的美食纪录片《沸腾吧火锅》》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在线解锁火锅百味。

该纪录片由陈晓卿团队制作,节目组造访广东、重庆、黑龙江、云南、四川、海南、贵州这八个城市,精选了十种火锅,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角度聚焦火锅美食。一架炉、一口锅、几碟配菜、一碗酱料、边煮边吃,这种简单的饮食方式,在不同地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口味。

在最新播出的《重庆火锅》中,节目组来到重庆这座飘散着火锅味儿的城市,用镜头放大美味的瞬间,迸发大麻大辣的快感,以满足人们的饕餮之魂。

重庆,一座无辣不欢的城市。这里的生活可以从一碗热辣粉面开始,用一顿麻辣火锅结束。

旧时,两江交汇的重庆人发现用简单的烫煮方式,就可以从内脏类食物中获取更多热量和浓厚的风味。重庆人由此创造出了毛肚火锅,这也是重庆火锅的初始样貌。

手撕,是对待毛肚最好的方式。冰水浸泡,是为了让毛肚质地更加脆韧,促使人们大口咀嚼,让食物在口腔中蔓延绵长的香气。表面凹凸的结构,则让毛肚更容易吸附汤汁,为整个咀嚼过程注入了强烈的愉悦感。

普通量级的辣,已经不能满足重庆人的口味。为了追求更加刺激的体验,一些老店会加入秘密武器——特色底料。

这是火锅中的辣味担当——石柱红。这种辣椒的辣度可以达到4.5万史高维尔,这意味着需要喝4.5万倍的水,才能完全稀释它的辣味。

石柱红辣椒

只有嗜辣的的重庆人,才会想办法征服这些原本无法直接入口的辣椒,并让它成为了火锅底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重庆,有超过3万家火锅店。外地人吃起来大同小异,而当地人却因为底料的细微差别,分出远近亲疏。一口铁锅,150公斤辣椒,耗时4个小时,只够用两天,想必这就是他们的独门秘方。

但麻辣火锅为什么让人上瘾呢?还有一个更有趣的解释。辣椒素会给大脑发出疼痛信号、刺激脑垂体,发出一种内啡肽的物质,给人带来一种快感。简而言之,吃麻辣火锅,确实能让人感到快乐一些。

九宫格火锅,是重庆人的发明。如今,九宫格是老重庆人掌握涮煮火锅的机关。

一上锅,先丢一把小葱和豆芽,这两种个性鲜明的食材,只需滚上几十秒,便可将底味彻底唤醒;紧接着,需要长时间涮煮的牛肉、肥肠被安排在温度稍低的十字格区域,80~90度的水温能够保证食材内外被均匀煮熟;而在中心格锅水滚烫,正适合煮不超过20秒的脆爽食材。最后,对偏门食材的喜爱,将普通食客和老饕区分开来。

脑花除去水分,80%由脂肪和蛋白组成。它就像海绵,可以将混合着各种食材香气的滋味通通吸纳进去,入口即化,如同慕斯般的口感。而吃猪脑花的习惯,流行于中国西南华南沿海一带,其他地方则不常见。吃与不吃的背后,是中国大地上各自迥异,有各领风骚的饮食习惯。

重庆火锅诞生至今,不到200年。而在沸腾的椒香中,重庆人用了80多年,将原本码头边上简单的食物变成了一方风味。在这风味里,有欲罢不能的麻辣,也有当地人追求生活的热情,当人们感到疲惫和困倦时,一桌火锅就是最好的慰藉。

自古,火锅就传递着人情的温暖美好。白居易曾作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今,火锅烹煮着世间人情,因为再没有哪种美食,比火锅更能代表我们对于团聚的向往。

疫情当下,我们期盼着胜利早日到来。到那时,每一口火锅,都会煮满团圆的味道。

资料来源:

纪录片,《沸腾吧火锅:重庆火锅》,2020-2-14

企鹅影视,《美食纪录片上线云火锅,暖心打造视觉字典》

文/刘珊珊,审/任慧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5985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