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直隶总督署_感受曾国藩李鸿章等中兴名臣的足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90
导读

在清代,保定是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是拱卫北京的门户。在八个总督(清末增加为九个)中,以直隶总督地位最高,不但因为其辖区面积广大,环绕京城,还因为从晚清开始,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也就是兼管外交,更承担…

直隶总督署大门

保定,一座历史悠久,又过于悠久的城市。作为雄安新区的一部分,被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当前还妥妥的属于三线城市。在一、二百年前,这里可真是大城市。在清代,保定是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是拱卫北京的门户。今天就说说保定最知名的景点之一--直隶总督署。

按照清代的地方官制,全国被分为了八个大区,这些大区有大部分是跨省的,由总督管理。总督是正二品(加尚书衔的是从一品),例兼兵部右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可谓官高爵显,管军管民,权限很高。在八个总督(清末增加为九个)中,以直隶总督地位最高,不但因为其辖区面积广大,环绕京城,还因为从晚清开始,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也就是兼管外交,更承担起国家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所以直隶总督,一直被称为“疆臣之首”。

清朝建立之后,华北这一带的管理职责,经历了多次调整,到雍正元年,正式确定了直隶总督的职衔。此后其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有清一代,直隶总督一共有74人,99任,其中实授38人,署理30人,护理6人。包括了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这样的名人,也有李卫、刘墉这样清宫戏的主角。不过从康熙八年开始,保定就成了直隶省领导的驻地。位于保定市中心的直隶总督署,还曾经做过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民国和解放后的河北省政府所在地,如今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督署门口的大旗杆非常醒目,高达33.6米,红色的旗杆上有刁斗。不过看清楚了,这旗杆可是钢筋水泥的,那是1920年曹锟建的,跟直隶总督没关系,1971年被拉倒,后来重建。长城旗下高端品牌魏派的LOGO设计,就是以这个旗杆为基础,有点意思。。。

总督署门前的大旗杆

作为“省政府”一把手的办公+居住区域,直隶总督署面积非常大了,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一共有东中西三路,主要的中路,共分五进院子,各院的正房,主要是历史原样和蜡像的陈列,而两侧的厢房,基本是各种展览。

临街的大门口,除了旗杆之外,还有一对石狮。大门三开间,门正中悬一匾,写着“直隶总督部院”。因为直隶总督地位高,一般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使,故而可称“部院大人”。大门院内柏树森森,沿中轴线道路走过去就是仪门。仪门上悬匾额“威抚畿疆”,体现了直隶总督这个岗位的重要意义。两边的对联是李鸿章所写。仪门后,有一道知名的“公生明”牌坊,背面刻着黄庭坚所写的十六字箴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公生明”和“廉生威”,都是最好的廉政提示。历任直隶总督中,出了不少以廉政知名的,但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仪门

仪门和“威抚幾疆”匾

“公生明”牌坊

第二进院子的主体建筑是总督署大堂,为五开间,前面有三间抱厦,上面各悬一匾额。大堂内部,呈现的是当时总督办公的场面。和现代的办公场景差异巨大,这种类似于戏曲里的场面,主官坐在中间的桌案之后,两边是衙役、师爷等办事人员,还陈列着仪仗,等着老百姓上来喊冤?还真是“开放式办公”呢。其实这里主要是举行重要典礼和活动。堂上悬挂匾额“烙恭首牧”,是雍正皇帝御笔,赐予当时的直隶总督唐执玉。桌子两侧,是总督出行的仪仗,除了“八抬大轿”之外,还有写着职衔的牌子,这显然是属于李鸿章的。左边写着:钦定: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总督直隶军务粮饷、兼管直隶巡抚事、武英殿总裁、奉旨管理河道、管理长芦盐政、钦差北洋通商大臣(这边主要是比较通行的直隶总督管理范围);右边是:敕封: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头品顶戴、赏穿方龙补服、赏戴三眼花翎、一等肃毅伯、赏用紫缰、紫禁城骑马(这边大部分是李鸿章获得的头衔)。说如今的领导干部头衔多,恐怕也比不上李中堂。

总督署大堂

大堂正中的桌案

大堂内陈列的职衔牌

万民伞

总督的马车

职衔牌,都是李鸿章的专属

总督八抬大轿,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李鸿章三任直隶总督,任职超过24年,任职时间之长,影响之大,无人能及。他长期把持这个位置,也是因为太平天国平定后,清朝政府无力控制拥兵自重的汉族大臣;得益于洋务运动兴起之后,朝廷中相对积极的风气;李鸿章任上,发挥更大价值的还是北洋大臣这个职务,主管外交,直隶总督的职务,更相当于是他在曾国藩下世之后,地方诸侯中的领袖地位。如今李鸿章“卖国”的名声已经有所改变,虽然有历史局限,在当时的环境中,视野、能力和进取心,都是无愧于顶尖人才的。

第三进院子,是个四合院,四周是环廊,主要建筑是二堂,是直隶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官员的地方。二堂面阔五间,里面有三间屋,东侧小屋为议事厅,是总督和幕僚议事或者更衣的地方。西侧小屋为启事厅,是幕僚办案时查找卷宗,或者是撰写公文的场所。二堂前挂着同治皇帝御笔匾额“勋高柱石”。院内大堂后面的垂花门上,挂着乾隆朝名臣孙嘉淦写的“居官八约”:

事君笃而不显,

与人共而不骄,

势避其所争,

功藏于无名,

事止于能去,

言删其无用,

以守独避人,

以清费廉取。

这八条,直到现在都有现实意义,所以抄录一下。

二堂的院子

二堂的院子

孙嘉淦的“居官八约”

二堂的匾额

二堂内部

二堂东侧议事厅,蜡像展示的是李鸿章和日本驻清公使森有礼的一场辩论

再后一进院子,是三堂,又称为“官邸”,面阔五间,中间是过厅。东侧屋两间,是“内签押房”,是总督日常处理公务的地方。西侧是书房,是总督写诗作画的地方。进入三堂,就算是内宅,有内宅门通往这进院子,要想进去,就得给“门包”了。

三堂

三堂西侧的书房

最后一进院子是“四堂”,也叫“上房”,是总督和家眷生活的地方。四堂面阔五间,左右还有耳房各两间,两边有厢房各三间。一般外人是无法入内的。院内种植了柏树,生活氛围还不错。

四堂的院子

床铺,看着一定不会太舒服

直隶总督的暖帽、凉帽、官靴和花翎

两侧的厢房,其实更有内容可看,这里都是主题展览。例如“直隶总督署史料陈列”、“天下衙门专题陈列”、“清代官员生活习俗展”等。在东路院子的南侧,还设立了“两江总督和两江总督署”。直隶和两江总督,是这一岗位最重要的两个人选,一个是政治地位,一个是经济地位。清朝名臣中同时担任过这两个岗位的人也不少,比如松筠、那苏图、琦善、蒋攸铦、李鸿章、张树声、周馥、端方等等。当然最著名的是曾国藩,所以在展览中,对曾国藩的介绍占据了较大比例。其中有一个展板引起我的兴趣,是曾国藩参劾直隶“劣员”并报“贤员”表,对他们的操行评语,可谓十分深刻。有的是“以整顿书院为名,搜刮百姓”,有的是“性情乖僻,不理词讼”。

官员生活习俗展

办公楼,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解放后河北人民政府办公场所

小跨院里的主题展

清代官员考核的办法

总督的全套官服

直隶的地方建制

各级文官的补服

直隶总督署的模型

清代督抚辖区图

督抚出巡的场面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僚

两江总督主题展览

曾国藩参劾直隶“劣员”并报“贤员”表

旗杆原来的基座

李鸿章在任期间治理水患,当地士绅献上功德碑

直隶总督也不只是李鸿章。还有不少知名人物。比如说雍正年间的唐执玉,以清廉闻名,在任上病逝之后,都没有钱装殓,最后是雍正拨款加上官员凑钱,才把灵柩运回家乡。还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期间,护理直隶总督的廷雍,被侵略军在总督署大堂上捆绑下跪,而后斩首,留下了屈辱的历史;还有最后一任总督张镇芳,仅仅署理10天,宣统皇帝就宣布了退位,而张镇芳的继子就是大收藏家张伯驹。直隶总督署,可以说就是一本清朝历史书。这里以及位于南京的两江总督署,都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有太多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足迹。来这里逛一逛,穿越感十足。

从北京到保定,开车3个小时,不要只去一个地方玩。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古迹很多,值得一玩。比如说清朝的主题,就可以花个两天时间,先去看清西陵,然后来保定,吃点驴火,味道不用说了,这边的酒店也便宜,2、300就能住到很好的。而且某五星酒店的洗浴中心相当好,价格便宜,水准秒杀北京好几百的。还可以往南去正定看看宁国府、荣国府。返程的时候,瞻仰一下怡亲王胤祥的墓(详见拙作《京城闹市寻幽(85):探访怡贤亲王允祥墓》)。汉朝、革命年代,都可以在这附近找到主题旅游路线。

实用信息: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

门票:20元(军人和退役军人免费)

开放时间:08:00-18:00

大致游览时间:1.5小时

停车:大门口有停车场,较为方便

周边景点:

保定古莲池(马路对面)

满城汉墓(距离26公里)

狼牙山(距离62公里)

清西陵(距离约100公里)

正定宁国府荣国府(距离约130公里)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