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狠”起来不仅坑爹,连自己都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86
导读

一说起离别,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在十四岁时,被朝廷破格录用,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一说是与王勃有过节的人给王勃设的圈套。但可惜的是,在写完《滕王…

一说起离别,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或是高适在《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亦或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日小觅分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注释】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王勃出身世家望族,六岁便能诗文,九岁读《汉书》,十岁就已饱览六经。因此,王勃在十四岁时,被朝廷破格录用,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王勃为官后,成为了沛王李贤的侍读。一日,沛王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为助兴,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要知道,檄文可是朝廷用于征召、公告或是揭发罪行的文书,却被王勃拿来写斗鸡之文。

唐高宗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王勃不怀好意,想要挑拨皇子间的关系,便将王勃革职,逐出长安。

被罢官后,王勃游历蜀中,虽仕途不顺,但才名却更甚从前。咸丰三年,王勃在友人的帮助下,成为虢州参军。

任职期间,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在将曹达藏匿后,却又担心走漏风声,将曹达灭口。一说是与王勃有过节的人给王勃设的圈套。

事发后,王勃被判处死刑,恰逢大赦天下,未被处死。但他的父亲受此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上元二年,王勃欲往交趾看望父亲。

也就是在这一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但可惜的是,在写完《滕王阁序》的第二年,王勃不幸落水,惊悸而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