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很多人都看不上孙权?
孙权十八岁的时候继承孙策大业,张昭受孙策托孤为“仲父”,此时的江东是由张昭来主事,此时的孙权,距离江东之主的地位相差甚远。
直到赤壁大战一场大胜,孙权才真正成为了孙氏家族的一把手,张昭也失去话语权(看张昭传,孙权的德行要笑死我)从此,孙权才真正是江东掌权人。孙权又收取江夏、长孙郡,攻克江陵,又过了几年年,又和刘备签订“湘水之盟”,收取长沙、桂阳......
也因此,文武全才,国士无双的辛弃疾,对孙权评价非常之高:“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征战不休,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连辛弃疾都这样说了,难道历史上的孙权真的会如此不堪吗?答案是否定的。
话说,公元 211年至219年,东吴定都建业长达九年。在此期间,孙权曾夺回了荆州这块大蛋糕,使得天下三分的局面成型。若从常人角度来看,此时孙权应该张灯结彩,赶紧穿上龙袍称帝才对。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直至公元229年,孙权才正式称帝。
那么,他为何如此磨叽呢?
若用一句话总结,那便是:孙权这个人城府很深,竟然可以在曹操面前装十年的“孙子”。
陈寿在其《三国志》中,盛赞孙权有“勾践之奇”。但是,他又与勾践存在质的不同,即:勾践卧薪尝胆多年,只是因为其早已成为了失败者,若是没有卧薪尝胆之志,想必会被世人耻笑的更厉害。但是,孙权却不一样,彼时他已经成为三分天下的既得利益者。
但是,孙权在如此得势的时候,居然主动向曹操俯首称臣,此举不可谓不“奇”。公元219年至221年,孙权一直住在公安,大胜过后,整座城市都充斥着欢庆的喜气。但是,蜀地涌现的复仇乌云,却很快侵吞了这份喜悦,使得首当其冲的孙权因此难以呼吸。
对于此,他一方面增高城墙,囤积粮食;一方面加大对曹孟德阿谀谄媚的力度。在奉承这方面,孙权也算是个高手,他居然主动上书曹操,请求他赶紧称帝,自己愿意做一个温顺忠贞的臣子。工于算计的曹操怎么会不知道,若自己如此草率的称帝,最后只会成为万箭穿心的活靶子。
当时,他还将孙权的这份上书拿给大臣们看,并说道:“孙权这是要把我放到火上烤啊。”
除了上书之外,孙权自然也奉上了一些实质性的好处。
他首先派人进贡,为曹操献上珍宝财物;二则开放边境,互通往来,这一举措比较危险,因为,可能会导致敌人的和平演变;三是将俘虏的曹操军队,完璧归赵。曹操虽然狡猾,但是,看到孙权如此“诚心实意”的奉承,也不免心花怒放。他马上以朝廷的名义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东汉的武官级别中,大将军是最高的职位,而骠骑将军位居第二。若是将大将军当作元帅的话,那么,骠骑将军便类似于如今的大将。而“节”则是皇帝授予的一种凭证,其与如今所说的尚方宝剑类似,持证之人往往手握生杀大权。但这个“节”在东汉也被分为了三个级别,其分别是使持节、持节和假节。
这其中,使持节拥有杀中级及以下官员的权力;持节有杀平民百姓的权力;假节则有杀违抗军令之人的权力。而曹操封给孙权的“假节”,虽为临时持有,且在三个级别中属最低,但已经算是殊荣了。荆州牧,简而言之,就是荆州地区统管军事和行政的一把手。
之前,刘备曾自封为荆州牧,曹操此举显然是在宣布:我曹操根本就不认可刘备的地位。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衣钵。
随后不久,曹丕就代汉称帝,此时的孙权还是没有自立山头。从前,孙权向曹操称臣,东吴百姓尚且还能理解。但是,等到其再向曹丕称臣时,很多人不免掩面避之,毕竟太丢人了。当初,孙权打天下的时候,曹丕还穿着开裆裤玩耍。如今,孙权近四十岁,曹丕才三十四岁。
即使仅差五岁,但是,彼时的孙权已经统治江东二十年,而曹丕才做了几年的太子,两人的资历简直是天差地别。对于此,孙权依旧拉下老脸,奉承曹丕,继续送礼,继续投降。被孙权如此奉承,曹丕自然也像他爹一样喜笑颜开,他回馈了孙权更高的荣誉:
第一、从骠骑将军升为大将军;
第二、假节换成持节;
第三、加封督领交州。
除此之外,他还封孙权做了吴王。
要知道,在汉魏的传统中,只有同宗兄弟才可封王,显然,曹丕是将孙权当作亲兄弟对待了。
此时的孙权,自然是喜不自胜,他放回了曾经俘虏的于禁。于禁是在关羽水淹七军时被俘虏的,但是,彼时的关羽却没有杀他。后来,经历一番波折,于禁又到了孙权手中。孙权明白此人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以礼相待,坚信其终有一日会派上用场。
公元221年至229年,孙权从公安转战武昌,因为此时的刘备准备动真格了。公元221年,刘备称帝。随后,他亲自率领六万军士讨伐东吴,彼时的孙权,带着五万军队迎击。在出战前夕,孙权命陆逊担任大都督。后来,双方在夷陵一带对峙时,陆逊率军抵抗长达半年。
终于,在222年的六月,陆逊率军绝地反击,“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军队损失惨重,几近全军覆灭。最后,刘备只身一人仓皇逃走,这就是历史上的“夷陵之战”。此战之后,刘备因无颜回蜀,不久之后,他便在白帝城郁郁而终。经此一战,蜀方的忧患已经解除。此时,孙权对曹魏的态度,也急转直下。
孙权直接挥手再见,再也不复往日的热情。面对孙权如此迅速的翻脸,曹丕一时间竟难以接受。即使他十分震怒,但还是想试探一番,他要求孙权送来自己的儿子做人质。而孙权,则佯装对天发誓,敷衍说:“孩子一定会送过去,不过,现在太小,您再等等。”从此以后,便再无任何消息了。
曹丕发现自己被耍弄后,极为生气,他立即兵分三路攻打东吴。而孙权,也派出了三路军队抵抗,双方势力旗鼓相当,根本难分胜负。曹丕虽然不服,但还是选择暂时休战。两年后,他再次出兵讨伐东吴,结果,自然是自取其辱。毕竟,当初曹操都对孙权束手无策,曹丕又怎么会是他的对手呢。
公元226年,屡屡遭受重创的曹丕死了,终年四十岁。他的儿子曹叡随后登基,史称魏明帝。公元229年5月,孙权终于不再等待,他在武昌称帝,时年四十八岁。彼时的他,统治吴国已达三十年之久。在登基大典上,孙权还犒赏了陆逊等有功之臣。
但是,孙权并未在武昌久留,四个月之后,吴国都的城迁到了建业。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