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本人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缺点,一个是外交水平差,另外一个则是形势迟疑。这导致了刘备在处理外务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军事压迫以及武力争夺。在建安二十年,刘备率领大军向孙权争夺江南三郡 ,这个这个策略其实并不好,不仅耗费粮饷,而且很这容易损伤士气。因此还错过了与曹操争夺汉中的好时机,后来虽然成功了,但也仅仅只得得其地而不得其民,所以,蜀汉的败亡由此埋下。
反则曹操,其实战略很清晰,在建安二十年,就已经成功的拿下了汉中,而且也在开始筹谋着将汉中百姓迁移的事情。当时,中国人安土重迁,想要将汉中数十万人口迁移这个富庶之地,可以说是不现实的事情。在一年之前,曹操平定了凉州,将陇西三郡的民众迁往河北,只是这一次的迁移工作做得并不好,引起了很大的慌乱,辛亏雍州刺史张既灵处置得当,才没有酿成大祸,所以这一次的工作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再出现上次的局面,而其中最关键之处在于,逃至巴中的张鲁身上。
汉中属于政教合一的一个地方,百姓们既是农民,也是宗教中人。而武斗米教的教主张鲁如果肯归于曹操,则数十万的教从也愿意去内地。在曹操七月拿下了汉中之后,并不是急着走,而是做着大量的宣传工作。
建安二十年,巴中七姓夷王北上归顺了曹操,曹操给他们的首领全部都封了候,而这些首领其实都是张鲁的同盟军,所以张鲁派他们前来也是前意试探。张鲁看到曹操如此的有诚意,自然也愿意坐下来谈归顺一事。之后,曹操成功的将张鲁归到麾下。张鲁不仅被封为大将军,其五子都封为列候。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宇娶了张鲁的女儿,两家成为亲家。但是裴松之认为曹操给予张鲁的待遇实在是太高了。
裴松之对于曹操的用心并不知晓。这个张鲁可是大有来头,并不是一个小小的教主,他这之所以以可以盘踞汉中三十年,而且可以与刘表刘璋等分庭抗礼,就说明他的实是力并不差,而要想转移汉中的百姓,他们必须要借助张鲁的力量。而他的五个儿子,每一个都是宗教当中的骨干,所以,也必须重视起来才行。得到张鲁的归顺之后,曹操的迁移工作果然做得就很顺利了,数万户汉中教众被汉族安逸到了长安。
在迁移工作完成之后,曹操返回邺城,而在走之前也做好了人事安排,将夏候渊封为将军,留守一部份将领在汉中,驸马都尉杜袭,也一块留下处理民政,他们的引导迁户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所以,剩下八万多汉中百姓也都陆陆续续被转移走了。
所以,曹操留守在汉中的军队,与其说是边防军,倒不如说就是一支拆迁队,一点一点把百姓们都给转移走了。曹操不得不说还是非常有远见的,他一开始其实并不想留汉中,不然就不会把百姓们都给迁移走了,而迁移走百姓之后,曹军的吃喝全部依靠外界运输,道路这么难走,又能支撑得了几年,这样不是在自找苦头吃吗?
可惜的是,曹操的战略已经如此的明显了,刘备依然没有动手去打汉中,而是与孙权夺荆州。等到了十一月,再北下抢夺巴中地区,在此时刘备依然没有打算去拿汉中,而是在成都足足休息了三年。也正是因为这三年的空窗期,才丢失了蜀汉政权。不得不说代价还是非常大的。
要比谋略,刘备与曹操实在是要相差得太多。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的会计算,他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所以,做一件事情,眼前的失败不代表全盘的失败,必须要看到后来的成功,才是首要的。每一次决定,都会关系到后来的成败,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才是。如果没有将事情安排处理好,那么后续许多事情也会有影响。居安思危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不将这些事情处理好,那么后续还会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你。这于我们生活当中也是可以用得到的,只是真到了自己的身上,许多人熟是熟非未必可以看得开,未得可以分得那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