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团感觉,包括对方的形象气质、语言谈吐、学识阅历、胸怀和担当、抗压能力、事业追求和打拼毅力等多方面的感觉,一团感觉是多元的,核心点就是在乎的感觉点形成的情绪潮即情结(或者是心结带来的情绪潮)…
人的自我心态系统是多元的,有先天带来的本能欲望、安全感、情感以及原生依赖;有后天随着心智同步拓展的求生智慧、自尊心、责任担当之心、兴趣喜好、关注投入、情结习好、理想信仰…由此构织成了一个多元框架的心态系统。这与生理系统类似汇集着多个单元,心态系统与生理系统之合,构成了“人”的内涵。
爱情是一团感觉,这团感觉毕竟属于情感单元范畴何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属于情感单元中的一个子概念。解读自我,也就有免不了解读情感单元板块,解读爱情也就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环……
正因为不同的人心态结构不同,或者说心态系统各单元的占比不同,以及爱情这团感觉的多元感觉不同,在意点不同,决定了男女两个人互动对接中,欣赏点和取悦点不同,也就有了彼此在意的程度根本不相同。比如一个甲男事业有成,长得也不错,他的取悦点是女生的颜值,欣赏点是知书达理,在意点是女生温柔理解…当他结识一个乙女时,没有取悦的颜值,只是一个初中生,没有欣赏点可言,再温柔贤惠,让甲男的感觉总差那么一大截;反过来看,女生来自贫困的山村,成长的经历曾经受过被人看不起的白眼,一心想摆脱贫困的命运,也就留下了内心情结——在意事业有成男,也就有了爱情(一团感觉)主体,会嫁接个人情结而要找个有事业追求的男人…遇上甲男当然是100%满意…
由此可以看到甲男与乙女的互动对接,一个是不完全满意,一个完全满意,于是就会出现满意的乙方追求甲方的事,互动时间长了,甲男也会因为乙女的付出而感动,最后也走到了一起。退一步来说,乙女并不主动,也就不可能保持继续的互动,因为甲男并不是完全满意,就不会有情不自禁的情绪潮释放,激情释放是人的后天动力,没有这个后天动力,当然主动不起来。虽然能走到一起,至少是乙女先有了主动,才保持了互动方式。
一般而言爱情来临时,开始只是感觉,也就有了单纯的男女往往就是“跟着感觉走”。但是互动的男女两个人彼此的感觉并不对等,于是就有了互动中多承担的一方。只当男女双方互有对等的感觉(或相对差别不大)时,才会有彼此都主动,这类彼此互动完美的爱情不是没有。当双方彼此主动时,才有爱情的共同承担,这类案例不在少数。正因为现实爱情存在两类:彼此感觉对等和不对等。彼此对等是双方共同承担,彼此感觉不对等,也就决定了彼此互动的双方只存在于一个人在承担!
正因男女彼此一团感觉根本不相同,保持同一团感觉也就根本不可能。同一条心这个概念过于大条,但定位于同一类习性,或同一种信仰,或同一种口味,或同一种利益则是可能的!
思想人2020年2月22日